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第一世纪(2/5)

第四王莽机械的迷信制度万能,他认为“制度确立之后,天下自然太平”他大分时间都用在改革制度上,更糟的是他用儒家学派所特有的繁文缛节,不惮其烦的改官名、改地名,凡是“现代”的全都取消,一律恢复“古代”原名。改的太多,以致没有人能够记得住。这改革应该是不必要的,但王莽懔遵儒家“正名”学说,却特别认真,而也就在这些小事件上,下大失败连锁反应的电钮。西汉政府对西南夷诸落酋长,大都用王爵羁縻,这不过是不费一文的虚名,王莽却改封他们侯爵。句町王拒不接受(句町国,云南广南),首先起兵叛变。王莽又把西汉政府颁发给匈汗国单于的金印(匈单于玺),改为“新匈单于章”皇帝的印称“玺”“章”只是普通人的印,乌珠留若囗单于气冲斗,遂跟中国断绝关系。南北两边大规模讨伐战事,征兵征粮,引起动与饥馑,动与饥馑引起遍地陈胜、吴广式的暴动。

我们选择前十年起兵叛变的一些重要的野心家和英雄人,列为下表:

第五王莽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经济思想家,但不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永不会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王莽却恰恰认为自己如此,因之他不能容纳与他意见相异的建议,而固执的持自以为人一等的见解。所以他对句町国和匈汗国的反抗,采取迎痛击政策。对因饥饿而抢掠的变民,采取压政策,遂使形势更加恶化。

第二那个时代还没有推动这么庞大改革的技术能力,像贷款利息和所得税,都是“纯利”的十分之一,这涉及到复杂的成本会计,当时恐怕很少有人可以胜任。同时,即令有此人才,王莽更需要一个有组织的集团去执行。但他仰仗的却只是行政命令,把所有责任都加到行政官员上,而行政官员大多数又都腐败无耻(注意。这是中国传统的严重病态,直到二十世纪,才获得改善)。于是善政的蓝图反而变成暴政的行为,民变因之燎原般爆发。

上表所列,仅是前十年崛起的人。后十年中继续崛起的,还有被称为“铜贼”、“五校贼’等数个变民集团,每个集团都集结兵力达十万百万人之多。全国是变民集团建立起来的营垒和政权,像王歆占据下(陕西渭南),蒋震占据霸陵(陕西西安东)。刘永死后,他的儿刘纤继位梁王。魄嚣死后,他的儿隗纯继位称王。

第三王莽没有办法控制丧失既得利益者的反击。土地国有使地主怨恨,禁止隶买卖使隶主和隶贩怨恨,迫劳动使贵族和一些地痞氓寄生虫怨恨,禁止铸钱使富豪怨恨。这些怨恨容易掩盖因改革而受益者的呼和谢。一遇机会,就向改革反击。

只有政治家才会正确的理民变问题,王莽不会。他迷信警察和军队的力量,认为只靠监狱和屠杀,就可以绝叛。结果是民变更多更烈。纪元二三年,以刘玄为首的变民集团,攻陷固若金汤的常安(新王朝把长安改称常安)。王莽被杀,新王朝覆亡,政权只维持了十五年。一场本可以歌颂的社会改革,化成一个悲剧,在血中收场。

之徒,而儒家学派的基本神是崇古。所以王莽的光不是向前看,却是向后看。他对他诊断来的社会病态的治疗,认为只要吃下古老儒书上所用的那些古药,就可痊愈。像土地重新分,固然很好,可是王莽持恢复井田,却不到。脚步向前走而睛向后看,仅这一,就注定他必然跌倒。

三东汉王朝建立

中国国土上,一片混战。

中国历代民变,质上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官民反的抗暴群众,像吕母、邓奉。吕母的儿被海曲县长诬陷,死于冤狱,她就散去家产,结壮士,攻杀海曲县长,然后乘船海,成为“海盗”邓奉本是刘秀的将,但当他请假回乡,发现刘秀的军队烧杀的罪恶暴行时,他号召人民反抗。第二类是饥饿的群众,像绿林兵王匡,政府不能照顾他们,他们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逃亡到比较容易活下去的地方,集结起来抢劫富人的粮。饥馑在中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它是大动大革命的原动力。第三类是自卫的联合,县城和村落,为避免刘秀军队之类的烧杀,往往联合起来,武装自卫,当力量够大的时候,或对抗政府的政令,如魄嚣;或作为与政府合作的资本,如窦。第四类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击,像刘望、刘永、刘玄,本来是西汉王朝刘姓皇族,因新政府的兴起而降为平民,他们连梦都在盼望摧毁现状,恢复过去的权势。第五类是野心家,大野心家如公孙述、刘秀,想当皇帝。小野心家如力都、曾,只求在一方面称霸过瘾。

王莽死后,全国各地震慑于刘玄的皇帝血统和击杀王莽的威望,一致拥他当中国皇帝。这是一件千年难逢的奇迹,紊一团糟的庞大帝国,霎时间

本来已经被王莽避免了的改朝换代的大混战,在他上台之后,仍然现。这一长期的血,自纪元一七年吕母——吕家老太太起兵开始,到纪元三七年短命的割据政权——汉帝卢芳逃,东汉王朝再度统一中国为止,前后继续二十一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