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活shui井:6-9(2/7)

许多年过去了,回忆起这段年月来,依然为自己的成就而到无比自豪。我想,这就是一个农村妇女所能够创造的最伟大的事业。我敬重这样平凡、卑微而又崇的事业,而不敬重那些伟大领袖"打江山"和"坐江山"的风云激事业。

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

究竟是谁偷的呢?

对于来说,那三个多小时是多么痛苦的煎熬啊:她盼天盼地,希望能够找回粮本,找回了粮本,也就找回了儿命;但是,她又多么不希望发现小偷就是自己的亲妹妹、孩的亲姨妈啊!以后,她怎样面对亲生的妹妹呢?

最后,还是伟大的母亲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甚至在最艰难的时期,也没有让孩们因为饥饿而浮。而当时,即使在许多父母都健在的家里,孩们都曾饿得全、命悬一线。

爸爸说,假如他没有考上县中,而在农村里务农,他很可能活活饿死了——在他的同龄人中,无声无息地在田里倒毙的数不胜数。许多童年时代的玩伴就是在那些年月里消失的。

那时爸爸在中学上学,据规定,中学生每人拥有一本粮本,每个月定量供应十五斤大米。这十五斤大米,当然不能完全填饱肚——正在长阶段的男孩,在没有任何油的基础上,每月仅仅吃十五斤米,怎么够呢?但是,这十五斤大米堪称"保命粮",吃不饱,也饿不死。

趁机挑起担,飞快地逃一条小巷大耳的乡没有捞到油,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姨妈家里也揭不开锅了,她跑来向求救。一个寡妇,哪里有能力救她呢?但看见妹妹实在是可怜,还是煮了两个红薯给她救急。姨妈千恩万谢地抱着红薯告辞了。

与爸爸冲了去。姨妈首先看到了爸爸,看到了她瘦小的侄儿。她立刻中止了与粮站工作人员的争执。她脸发白,羞辱地捂住脸,背过去,一下便蹲坐在地上。走上去,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骂她的妹妹:"你怎么这样狠心啊,你这不是要了侄儿的命吗?你还当孩的姨妈吗?"

没有说小偷可能是自己的妹妹、孩的姨妈。这个事实令她无比的羞辱。但是,这一事实很可能上毫无遮掩地呈现在她面前。

姨妈一直捂着脸,不敢看和爸爸,也不说一句话。

爸爸和呆在粮站的办公室里。整整呆了三个多小时。

"难亲妹妹居然这样可耻的事情来?"痛苦地想。她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可是,家里来过的客人,除了爸爸的姨妈再没有别的人。那么,这是唯一的事实。

工作人员让母俩躲到房间里面,告诉他们,一有消息便通知他们来抓住小偷。

小村里大家都很穷,可是农民们依然保持着对文化和教育的尊重。农耕之家突然有了诗书的气息,地位立刻得以迅速提升。周围的人们开始用充满尊敬的光看。可是,有多少人知这个奇迹是如何发生的?有多少人知为这一荣誉付了多大的代价?

有一次,在家里帮着了一整天的农活,正要准备返回学校,爸爸突然发现自己衣袋里的粮本不翼而飞。顿时,他如同遭到电击一般,浑,蹲在地上半天站不起来。他想哭,但嗓发哑,一声也哭不来。一听到这个消息,发现事态严重——没有粮本,就没有了半条命。这可怎么办啊?汗一滴一滴地从她的额下来。

为此,的是双倍的、甚至是几倍的艰辛与努力。她耗尽了所有的力气,尽了一颗心。她的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茧,她的黑发在中年时候就变白了,爷爷去世以后,她再也没有饮过情的琼浆。

一个要抚育孩的母亲与一不给人活路的政策之间,哪一方更有力量?哪一方是贵的,哪一方是邪恶的?

这一幕,在本人看来,也许只是寻常生活的一分;而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单纯的母亲与大的国家政权之间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突然,外面发生了争执。是工作人员在与一个女人争执。声音很大,屋里听得非常清晰。一听声音,立刻像遭到电击一般。她听了那个女人的声音——果然是自己的亲妹妹、孩的亲姨妈!

来到粮站,他们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看见一个妇人带着一个瘦瘦的孩,听完他们的哭诉,立刻就产生了怜悯之心。工作人员答应他们,如果有人拿着写着爸爸的名字的粮本来取粮,他们立刻就把他扣下来。

爸爸详细回忆了一番,告诉说:"昨晚睡觉时,还专门检查过,那时粮本还在袋里。"

在宏大和辉煌之中,我们发现不了和善;和善只存在于平凡和卑微之中。

仔细回忆来过家里的人。这一天,家里只来过一个客人——那就是嫁到旁边一个更贫困到村去的妹妹、也就是爸爸的姨妈。

粮站的工作人员

在一九六一年的大饥荒中,当时主政四川的"西南王"李井泉,不顾老百姓死活,拼命迎合泽东"大跃"的思路,以讨好最领袖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为了给中央上缴远远超过实际产量的粮,他在四川农村横征暴敛,使得有"天府之国"誉的成都平原也陷千年不遇的饥饿之中。

后来,大伯和爸爸先后考上了名牌大学。爸爸的考成绩还是全县的状元。一家了两个大学生,而且还是一个羸弱的寡妇养了两个大学生,当时在偏僻而贫困的村里简直就是神话。

就是这粮,爸爸还每月还要省上三分之一,带回家去给和姑姑和着糠粉与红薯煮着吃。他每个星期回一次家。从县城到村有五十多里的山路。星期六下午一放学,他便开始发,步行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夜了。没有鞋穿,他的脚板在碎石路上磨砺厚厚的茧

爸爸还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

当机立断,带着爸爸飞奔向粮站。料事如神的对爸爸说:"如果真是你姨妈偷走了粮本,她一定会到粮站兑现粮的。我们预先堵住粮站,找回粮本就还有一线的希望。"

好在当惯了一家之主,是一个有见识、有主意的母亲。她立刻询问爸爸:"粮本是什么时候丢的?"

一分析,既然粮本不是在外边丢失的,是在家离丢失的,那就还有找回来的希望。她立刻想到,粮本肯定是被这一天里到过家中的人偷走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