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孩。而且
也常常意味着十字架。
《大地之灯》共度离别前的日(2)
但,那不是我所愿吗。
是在大学不久之后,他收到淮的回信。信中寥寥数语:
淮
生活依旧安好。勿念。
妈妈,十字架是的标志吗?
只是何日,何地,我才能与昔日重聚,并致你一束开得盛的山茶。因了在我有限的记忆里,你总是这般
好,并且充满了朴素的希望。在你的衣襟上,浸染着我整个少年时代的芬芳。
而我如何才能忘记,自己亲手自十二岁的夏日起书写了七年的一纸无字吊唁。你多半是无法全理解,这个隐喻背后的
义的哪怕万分之一。
你知,那不是我所愿。
此番北上之前给母亲扫墓,我心绪平然。这个世界既然遗憾,就应该被原谅。而今竟然已经可以到心平气和地重读母亲的遗书,淡淡然然。其中的教诲,亦是令我
有
。而是否到这个份上,我应该算作是老了呢。当初那些万劫不复,相互仇恨并且隔
的日
,是多么的可悲。我是悔恨的。可惜,一切理解和冰释,都需要时间的酝酿。如此一来,常常是迟了。
这一路上的雨下得绵长无尽。铁轨震动之声,令人安心。黄昏时分,远近疏陈的长街短衢,透了一般
。天
昏黄如同旧搪瓷杯里的一层茶垢。记忆中这就是我所生长的故乡。它暧昧,怯懦,平凡,向善却又多丑恶。正如人
。我已经在这
丽而遗憾的世界里,成年。
。
多年以前见过一电影,叫《有过一个傻瓜》,其中的一句对白,印象
刻。
一个少年,告别无知放肆并且充满浅薄忧伤的年华,逐渐改变成另外一更为平和与
韧的姿态,诚实生活。这其中的蜕变,自然可以勾勒
生命的创痛。我亦相信,这样的蜕变是正确的。它是和你共同生活之后的
化,和赐予我的勋章。人是如此渺小的个
,若人没有忍耐,那么将
觉到比客观存在上更多的生之不安。我曾经这样的贪求与不满。你于我的宽容和关怀,我从未来得及
一声
谢。恐怕这样形式上的
恩,亦是多余的罢。
他已经自以为成长为心境平和的人。然而看到信纸上的消息,仍然隐痛。捂着信纸
地埋下了
。她已结婚。她彻底走了。而今后,仍有漫长的人间路横陈
前。
简生。我已结婚。
祝好。
但是他知,没有比这更加合适的结局。
因了我对你的情太过长久与稳定,才让你无从相信。而这,又正好印证了你所说的,一切终归寂灭的预言。
其实,于我来说,一切甘愿之事,便只是愉悦与自我救赎。并未觉得其承担的沉重和辛苦。毕竟,这一切算作对你的情的负责和回报,应该无错。
简生
这个夏日我依然还是离去,你亦正好可以借此确认你向来持以的观,即我对你的
情只是
于年少无知,好比
上溪
是因为没有见过大海。这结论是无所谓的。只要事实存在,结论是否被认知就无关
要。将来我这一路上要看的风景确实良多。但这不能说明,它们将比昔日的更为
好。亦不能说明,我将遗忘过去一路上的景致。因为我确信,人不应该把对将来的期许建立在对过去的鄙夷和对现在的漠视之上。
我有震动。若确知这是一个寂灭的过程,有去经历它的必要吗。就如同确知自己会死,那么有去活一遭的必要吗。我们总是承受不住生命的诘问。亦如此。盲目,偏可以换得长久。
简生:
我是盲目与胆怯的。因我的,是你。
收到你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