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天河三上(2/3)

“陛下施恩与他,是他的福分。末将岂敢横加阻拦?!”力士讪讪笑了笑,低声回禀“只是末将觉得,此刚到安西,就已经被封常清提了一级。而陛下又额外将其提为正四品中郎将,对他这样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年青人来说,没经过必要的历练就要领军独挡一面,恐怕未必是件好事!”

力士没有胆跟李隆基争辩,拱了拱手,笑着表示歉意“陛下说得对。是末将多虑了!封老四那家伙事向来谨慎得很,想必不会冒冒失失地将重任给一个没有任何领兵经验的后生晚辈!”

“回陛下!”力士有跟不上李隆基的思路,先胡应付了一句,然后才照以往习惯小心翼翼禀告:“太一向不大习惯门。走的比较近的,也就是尚书、赵詹事那么几位。去年陛下叮嘱太去走走,打打猎,晒晒太,以将养。末将遵照陛下的旨意,还给东那边调了一批飞龙禁卫过去,供殿下巡时听用。可太殿下好像也没什么改变,还是天天闷在家里,除了下棋、就是弹琴。再不就是…”

“也对!”李隆基对力士一向信,本不会怀疑他的谏言背后还包着别的什么东西。不过让他承认自己一时兴起置失当,也实在是人所难。斟酌了一下,他又笑着给了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朕不是过分施恩与他。而是褒奖他父亲当年无意间替朕解围的功劳。只是,有些话无法讲到明面儿上而已。况且封常清那边,总兵加起来不过才四万挂零,怎会因为朕将王洵破格提为中郎将,就直接分兵给他!”

换句话说,有了李隆基亲笔这么一改,傻小王洵就等于直接成了皇家的心腹。虽然今晚过后,李隆基未必能再想得起自己某天突然心血来,破格施恩给了一个能力和背景都很平常的年青人。底下三省六的官吏们,可是谁也没有胆这么猜。被李隆基亲笔批改过诏敕转回尚书省后,官员们必然会将王洵这个名字刻意记在心里。日后朝廷有什么容易立功受赏的差,都会优先落在此人的上。而只要他在安西那边稍稍建立些尺寸之功,兵和吏自然有一大堆,将功劳夸大十倍,迫不及待地汇报到大唐天的耳朵中。

“嗯!”知自己的心腹会错了意,李隆基不耐烦地打断“他就是这么个恬淡,想必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去年和今年内库都颇有盈余,日常用度方面,你给东那边再多拨些吧!还有,东六率的人数也太少了。你从飞龙禁卫中挑表现的,再拨三百人,给太,让他以此为骨,把六率先补充完整!”

狗屎运,被皇上一跃向上提为正四品中郎将,今后再想将其悄无声息地从世上抹去,可就非常困难了。况且他还是皇帝陛下亲自下令提的,份比其他被节度使们大批举荐的武将们无意间又了不止一重。

“你也是尽自己之责!”李隆基大度地摆摆手,示意对方不要过分自谦“对了,最近太那边如何?夏了,窗纱、蚊帐之类,你可给那边调拨了过去?”

“怎么?元之莫非觉得朕此举有失妥当?!”虽然力士已经及时压低了自己的嗓门,大唐天李隆基还是锐地听了声音里的异样,回过,笑着询问。

到了这地步,王洵的加官爵,已经无人能阻止得了。好在安西那边,力士还有别的亲信。只要置得当,照旧可以令王洵四五葬之地。只是作起来略微麻烦些,并且有可能令其后极尽哀荣罢了。

“这——!”力士越听越糊涂,真想伸过手去,摸摸皇帝陛下今天是否发烧。在他记忆中,以往的李隆基对太可没这么宽厚。甭说主动替后者充实东六率了,就连以前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王忠嗣,都因为跟太的关系过于密切,被李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