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么低薪的男人工作——只有不懂德语的外国人可能拿这薪
。"
瑞士,比西德更甚,是"外国人"向往的家园。瑞士人本不太愿意
的
工,对于来自意大利、南斯拉夫、西班牙、土耳其的人却是赚钱养家的
好机会,六百万瑞士居民中有一百多万是外国人,比例相当
。
安妮摇摇,安琪也说:"再好的幼儿园也赶不上自己母亲的脚边。在这里,我非常希望为孩
们制造'家'的气氛,譬如说,建立一对一的关系,搂着一个孩
在角落里好好陪他看一本书、讲一个故事、教他唱一支歌。可是
不到,因为别的孩
会跑过来拉你、抢你——越是
为幼教人员,越是
刻地
会,母亲是不可取代的。"
"苏黎世市政府大概每二四年来看一次账目,并不品质。基本上,没有什么监
的机构。可是你说的
国的例
在这里不太可能产生。首先幼儿园就不是一个营利的地方,其次,孩
们若受到
待,父母们
上会有反应。再其次,不是对孩
们特别有
心的人,
本就不会成为幼教人员。这是个良心、
心的工作——好像不需要什么外在的监
嘛:我们明明知
,孩
数目越少,他所得到的照顾越周全,我们就不多收人,品质自然就维持了。"
安琪侧着想了半天,一旁陪孩
画画的安妮也帮着想,半晌,两个人都摇摇
:
安妮把孩放下时,我注意到她圆满的肚
。
但是幼教人员薪资低还反映了瑞士重男轻女的传统价值观。到目前为止,男女同工不同酬仍旧是个普遍的现象,尤其在工厂中。一方面,雇主认为男人气力大,作工总是应该多得一
报酬;另一方面,男人仍是一家之主,必须负担家计,抚养一家大小,所以薪资应该比女人
。
"不了,母亲是孩最好的照顾,我
来工作,孩
就失去了最完
的成长环境,我就对不起他。"
"换句话说,"我问安琪,"当雇主付给你两千四的月薪时,他就已经算好这是一笔付给'女人'的、不足以养家的钱,算定你既然是个女人,就必然有个男人可以依靠,这个男人会赚足够的钱来养你,是不是这样的呢?"
"机会不大。"安琪已经编完了一个篮,被华安用
的小手捞了过去。
"孩稍大一
之后,如果想再回
工作,还会有机会吗?"
休假,不错了。"
"所以你不愿自己的孩上幼儿园?"
"没错,不公平也在这里,"安妮抱着姬若过来说话,"譬如我的姊姊,离婚了,自己抚养两个小孩。在工厂里工的薪资就比
同样工作的男人一个月少个五百块,事实上她不但没有男人可以依靠,两个孩
还要依靠她…"
"?"安琪似乎不太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对男人而言,一个月两三千块本不能养家,所以他们必须再
修,成为
理级人才,赚
一
的薪
。"
"政府机构不
你们?"
"可以是可以,幼教学校有少数男生,但是,"她思索了一下,"他们都不会变成幼教人员。"
"男人可不可以当幼教人员?"
从此成为"家主妇",她们似乎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一个家
,需要一个专职的母亲。"就这么简单:
行时尚所讲究的,是个人才智的登峰造极,是以个人理想为终
的追求。猫川这几位幼教人员却似乎一
都不受
行时尚影响——家
,仍旧是女人的义务,也是她特有的权利。
猫川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全是二十岁的年轻女
。她们对自己的未来非常的清楚:工作三五年之后,与一个心
的人结婚,生一个心
的孩
.然后辞去工作,一心一意地扶持丈夫、照顾孩
。苏黎世街
到
都是年轻的母亲推着儿车晒太
的镜
。
"对,可以这么说。"
一个大人带两个半孩,猫川幼儿园就一直维持着这个比例,而维持这个比例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
"那么,这个制度岂不是在先天上就认定了女人是男人的依赖者?"
"我是说,监幼儿园的品质。在
国,有些私立的养老院,老人在里
饿死了好久都没有人知
。在瑞士,这样的事情可不可能发生?幼儿园的品质由什么来控制?"
"生产之后,还继续工作吗?"我问她。
"为什么?"
"那么,安琪,你能不能告诉我,在瑞士,有哪一'男人'的工作是起薪两千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