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在美国讲ldquo;红楼rd(2/5)

我在哥比亚大学“弘红”次日,几乎国所有的华文报纸都立即予以报。《星岛日报》的标题用了初号字《刘心武哥大妙语讲红楼》,提要中说:“刘心武在哥大的‘红楼揭秘’,可谓千呼万唤始来。他的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连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泰斗人夏志清也特来捧场,更一边听一边连连,讲堂内座无虚席,听众们都随着刘心武的‘红楼梦’在荣国府、宁国府中连忘返。”

大娃娃的作派、心理和情趣,是我接许多国人以后形成的一个总印象。比如这次赴“弘红”――就是弘扬中国的《红楼梦》――本来就是到华社二楼的演讲厅里去讲一番我的《揭秘》,后来却通知我他们要与哥比亚大学合办,而且要把演讲的那一天命名为“刘心武日”乍得知他们这个决定我真吓了一,毕竟我是中国人,从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在我意识里的积淀都很,论资排辈也好,论功行赏也好,在哥大举办某某某日,怎么说也不应该到我上,而且,我若接受下来,岂止是不谦虚,简直就是狂妄!但到来4月15日还是搞成了“刘心武日”上午我讲《秦可卿与贾元之谜》,下午讲《贾宝玉和情榜之谜》,两讲前分别播放中央电视台录制的《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刘心武抚摸北京》上下集,设台面展示售我的若著作,散发关于我的创作简历和有关我《揭秘红楼梦》引发大争论的材料,张贴了一些跟我有关的中英文报及照片。我发现,国人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我们既然请来了刘心武,手中又有若资源,而事前报名订票的人士又逾百人,何不大家兴一番呢他们并不把“刘心武日”的叫法看得那么郑重,那么多的内涵,就是一群大娃娃,聚在一起度过一个跟刘心武有关的周末,在嘉年华式的活泼气氛里,顺便地了解到一关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和关于一个中国当代作家的相关信息。

那天中午,接待方引我去一学生宿舍休息,路经大学绿地,看见一些从新泽西州开车来听我演讲的人士,在草坪上铺开布巾,席地野餐,以待下午我的第二讲,很是动,也更有返老还童的欣悦。

纪50年代,曾有很多国人自愿领养韩国孤儿,六七十年代,积极抱养越南孤儿又形成一风气。现在,尽中国经济在速发展,中国生产的衣服和鞋充斥在国的各大商场,中国的家用电也令国人觉得价廉,但是,中国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严重,抛弃女婴仍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某些福利院收容的女婴数量已经相当可观。而中国本土人士抱养这些女婴又并不踊跃,于是,一些知了此情况的国人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自愿组合成了一批批的领养团,来中国抱养被遗弃的女婴。

我第一次见夏志清先生是在1987年,那次赴到十数所著名大学演讲(讲题是中国文学现状及个人创作历程),首站正是哥比亚大学。那回夏先生没去听我演讲,也没参加纽约

夏志清捧场

国式大娃娃的心态,染了我。发前,一位友人叮嘱我:“你可是负有重大使命啊!”到了国,我会见了华社的社长、副社?长――?两位白人女士――以及其分支机构人文学会的双主席,来自内地的何勇和来自台湾的汪班二位先生。轻松谈中,我就明白了,在纽约这个大都会,每个周末都会有无数的文化活动,且不说大都会博馆和林肯中心里面,也且不说百老汇长街上的无数剧场和分布在各区的图书馆里,就是许多小型的文化场所,也有极其丰富多彩的安排。某可能有关于柬埔寨吴哥窟的研讨,另一可能有某东欧作品英译本的首发式。华社本,也开展着多介绍中国文化的活动,一楼的展厅里就正举办中国青品展。来一个刘心武,讲两场《揭秘红楼梦》,而且只是用中文讲,不过是一滴雨,落浩瀚的大海里罢了。认真对待是应该的,但又何必把自己和讲座看得那么重要,动辄视为“使命”呢大家一起玩玩,寓文化传播于周末消闲“刘心武日”无非是个小小的周末游戏。这样的心态后,我那天的演讲,意态轻松,挥洒自如,反而获得了异常烈的反响。

我在赴途中遭遇国领养团,其中诸多镜令我久久难忘。比如一位独男士还为自己和女婴购买了等舱的座位,机舱后立即布置成一个小小的游乐区,全心地逗那女婴咯咯笑,他自己也兴得像一个大娃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