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生堂抱来的这个女儿,秦业很喜,小名儿唤可儿;可儿在过去的语言里面,就表示可
的意思。在曹雪芹写到这句话的时候,下面就有脂砚斋的批语,就是“
名”意思是秦氏开始
现名字了,可儿便是秦可卿了。“秦氏究竟不知系
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这话倒也无所谓;下面又说,是“秉刀斧之笔,
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就好像有什么隐情。如果他跟我们有的读者想法一样,虚构嘛,我就写是养生堂抱的,怎么着啊?那也就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脂砚斋她说,这么写是“秉刀斧之笔”怎么会是“秉刀斧之笔”呢?刀斧是用来砍削东西的,这就是说,她指
,作者写这个人
,是用大刀大斧砍去很多真相,是不是啊?刀斧砍的是什么啊?又说“
菩萨之心”“菩萨之心”就是不忍之心,慈悲之心,那么,显然是不忍心写
真相来,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啊?谜团重重。
,她就可以转走掉了。养生堂的人,会随时检查这个
屉,把这个
屉打开,空的就说明这个时段,没有人来抛弃孩
,若打开一看有孩
,就把这个孩
抱
来养大。实际上养生堂的条件很糟糕,往往也养不大就死掉了,勉
养大的,也多半营养不良,或者形成残疾。养生堂的孩
可以由社会上的人抱养,小时候没人抱走,大了以后就往往会被人领去当苦力,男的充当苦力,女的可能更惨,不少被
院领走,沦为娼
。因此,只有最没有办法的人才会把自己的孩
拉开
屉送给养生堂,或者是实在穷得没有办法,或者是罪家的
女,或者是因为父亲或者母亲血缘有问题,或者有别的什么问题,不想要了,或者是残疾婴儿,才会送给养生堂。
脂砚斋又说“如此写来,可见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就是他给这家人取姓,姓秦,是有用意的,是谐音为情。这个秦可卿来历甚苦,长大以后呢,生得形容袅娜,
格风
。这个倒不用讨论,因为就是一个养生堂的姑娘,养大后,也可能是这样的,奇怪的是营缮郎秦业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将秦可卿许与贾蓉为妻。上一
曹雪芹的文字,是很古怪的,他说秦业因为无儿无女就到养生堂去抱养孩。那我们推敲一下,在秦业所生活的那个社会,
一般家族血缘延续的游戏规则,如果他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
,没有儿女的话,他要解决
嗣的问题,第一招就是续弦,你夫人死了就再娶一个嘛,娶的夫人还不生育的话,那你就纳妾嘛,当时实行一夫多妻嘛,娶小老婆是社会允许的,是不是?你这样繁衍你的后代不就完了吗?也可能有读者要跟我讨论了,说人家秦业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了,但
据《红楼梦》后面的文字描写,这个秦业他有生育能力,后来他生了秦钟嘛,所以秦业是有生育能力的,他要延续
嗣的话,没有必要到养生堂去抱养孩
。而且很古怪,一般到养生堂去抱孩
,如果为了延续
嗣的话应该抱男孩,而这个秦业一抱呢,就抱了一对,一男一女。
说你要有能力养两个,抱两个男孩双保险,你不就更可以延续你的秦姓吗?他却又抱了一个女儿,看来这个女儿是非抱不可的,谁让他抱的?恐怕未必是他愿意抱的,但是不
怎么样,他抱了一儿一女。而且更古怪的是,最后儿
又死了,死的还不是女儿,是儿
,只剩一个女儿。只剩一个女儿,要延续
嗣的话,再去抱一个儿
不就完了,养生堂的男孩很好抱啊,随便你选啊,你也不是最穷的啊,你是一个营缮郎,是一个小官,跟贾府没法比,但跟社会上一般人比的话,你还是不错啊,很奇怪,他就只养这个女儿,不再抱儿
了。
另外,在当时那个社会,如果自己实在生不儿
,还可以从兄弟或堂兄弟那里过继来一个儿
。上一讲我就讲到,曹寅死了,没多久他亲儿
曹又死了,他夫人李氏还在,可是就再没有别的儿
了,于是康熙皇帝亲自过问这件事,让曹寅的一个侄
曹过继给了曹寅,继续当江宁织造,来侍奉曹寅的未亡人李氏。这
延续家族血脉的方式在那个时代,从上到下都很
行,实行起来非常方便,除非你亲兄弟堂兄弟全没有,但是在小说里,曹雪芹分明写到,秦钟死后,贾宝玉闻讯去奔丧“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兄弟都藏之不迭”可见秦业若是要从秦氏宗族里过继来一个儿
,是很现成的事。可是这个秦业却既不纳妾也不过继,偏要到养生堂里抱孩
,抱来一儿一女以后,却又不认真养那个儿
,倒是把心思全用在了养那个女儿上
。这真是奇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