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书,在当时完全是生吞活剥,无论真懂假懂,只要故事在,就看得下去,有时看到一段好文章,心中也会产生一丝说不的滋味来,可是我不知
那个字原来叫
“
动”
当我初念到宝玉失踪,贾政泊舟在客地,当时,天下着茫茫的大雪,贾政写家书,正想到宝玉,突然见到岸边雪地上一个披猩猩大红氅、光着
《学友》和《东方少年》好似一个月才一次,实在不够看,我开始去翻堂哥们的书籍。
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便是书盖在裙下面,老师一写黑板,我就掀起裙
来看。
当时,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每个月《学友》和《东方少年》这两本杂志书的时候,
也
看书,我不懂的字,她会教,王尔德的童话,就是那时候念来的。
父母亲从来没有阻止过我看书,只有父亲,他一再担心我那看法,要看成大近视
了。
我很不喜在课堂上偷看小说,可是当我发觉,除了这
方法可以抢时间之外,我几乎被课业迫得没有其他的办法看我喜
的书。
“建国书店”实在是个好书店,老板不但不租低级小说,他还会介绍我和在他看来不错的书,当时,由赵唐理先生译的,劳拉·英格儿所写的全
国移民西
生活时的故事书——《森林中的小屋》、《梅河岸上》、《草原上的屋》、《农夫的孩
》、《银湖之滨》、《黄金时代》这些本无聊的故事简直看疯了我。
那时候,我看完了“建国书店”所有的儿童书,又开始向其他的书籍攻,先是《红
侠》,后是《三剑客》,再来看《基度山恩仇记》,又看《唐吉诃德》。后来看上了《飘》,再来看了《简
》、《虎魄》、《傲慢与偏见》、《咆哮山庄》、《雷绮表
》…我跌
这一
洪
里去,痴迷忘返。
去秋来,我的日
跟着小说里的人打转,终于有一天,我突然惊觉,自己已是
小五年级的学生了。
小的课程原先是难不倒我的,可是算术加重了,
兔同笼也来了,这使得老师十分
张,一再的要求我们演算再演算,放学的时间自然是晚了,回家后的功课却是一日重于一日。
我没有不识字的记忆,在小学里,拼拼注音、念念国语日报,就一下开始看故事书了。
当我发现“建国书店”是一家租书店的时候,一向很听话的我,成了个最不讲理的孩,我无止无休的缠住母亲要零钱。她偶尔给我钱,我就跑去书店借书。有时候母亲不在房内,我便去翻她的针线盒、旧
包、外
袋,只要给我翻
一
钱来,我就往外跑,拿它去换书。
那时候,大伯父及父亲千辛万苦带了一大家人迁来台湾,所有的一些金饰都去换了金元券给掉了,大人并没有
上开业
律师,两房八个孩
都要穿衣、吃饭、念书,有的还要生病。我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情形一定是相当困难的,只是我们
孩
的并不知觉而已。
记得我当时看了一篇大概是鲁迅的文章,叫《风筝》,看了很
动,一直到现在还记得内容,后来又去看《骆驼祥
》,便不大看得懂,又看了冰心写给小读者的东西,总而言之,那时候国语日报不够看,一看便看完了。所以什么书拿到手来就给吞下去。
在二堂哥的书堆里,我找一些名字没有听过的作家,叫
鲁迅、
金、老舍、周作人、郁达夫、冰心这些字,那时候,才几岁嘛,听过的作家反而是些外国人,《学友》上介绍来的。
有一日大堂哥说:“这些书禁了,不能看了,要烧掉。”什么叫禁了,也不知,去问母亲,她说:“有毒”我吓了一大
,看见哥哥们蹲在柚
树下烧书,我还大大的吁了
气,这才放下心来。
又过了不知多久,我们住的地方,叫朱厝仑的,开始有了公共汽车,通车的第一天,全家人还由大伯父领着去坐了一次车,拍了一张照片留念。
了老师,将我和送
国民学校去念书,那时候,我已经会写很多字了。
初小的国语课本实在很简单,新书一发,我拿回家请母亲包好书,第一天大声朗读一遍,第二天就不再新鲜了。我甚至跑去跟老师说,编书的人怎么不编
一
,把我们小孩
当傻瓜,因为这么说,还给老师骂了一顿。
有了公车,这条建国北路也慢慢闹起来了,行行业业都开了市,这其中,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商店也挂上了牌
——建国书店。
奇怪的是,我是先看外国译本后看中国文学的,我的中文长篇,第一本看的是《凤萧萧》,后来得了《红楼梦》已是五年下学期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