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办成,都应该先答应下来,这也是起码的礼貌。老同学白明华在教务处当处长,正好管着招生,虽然这些年来往不多,但有同学这个称呼,事情也好办些。刘安定说了这层关系,王德礼立即来了精神。王德礼说:"办事就是人托人,哪有那么巧,办事的就正好是你自己。话说回来,人和人怎么认识?就是在办事中认识,在办事中成为朋友,就像咱们,如果我没有这件事要办,那咱们只是认识,要办这件事,咱们就成了朋友。"
吴学才竭力附和帮腔,说如有必要他来跑腿送礼。这样的事敢赤裸裸地公开来说,让刘安定感到吃惊。细想,也觉得可以理解。做官不同教书,官场绝不似教书那样单纯,官场,也许整天都要面对这样一些事情,经多了也就习以为常。同时刘安定也隐隐感到,王德礼之所以当着部下吴学才的面这样赤裸裸地说,好像也是一种策略,一能表明直率,二能表明没把谁当外人,三表明对大家的信任。刘安定不由得佩服王德礼的聪明,看来学问不仅在书本,真是行行出状元,自己满腹学问,未必能当得了县长。刘安定答应尽力办,王德礼表示感谢。王德礼又敬刘安定三杯后,却话锋一转,炫耀起了自己的能力。王德礼说:"其实像工大财大这些学校也能进去,但工大财大出来路窄,就局限在一个行业。农大就不同,农村天地广阔,干什么都沾边,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说,就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刘安定理解王德礼的心情,一个县长当然不能太低三下四软在百姓手下,他当然需要一点面子。刘安定知道应该给他这个面子。他附和了说:"王县长确实想得周到,考虑问题因地制宜,有你在县里撑着,儿子农大毕业回来干几年乡长,然后就接你的班。"
王德礼哈哈笑了起来,然后说:"你想错了,你根本不了解基层。全县几万干部,有几个才能熬到乡长?就算熬到乡长,又有几个才能熬到县长?凤毛麟角。为什么?起点太低,从井里往上蹦,累死只能蹦到井面。省里的大单位就不一样,起点就是科级,几年就是处级,三十几岁的人往下一放,不是书记就是县长。你看看全省的县长书记,有几个不是从省里市里下来的,有几个又是一直从乡里升上来的?所以,我的儿子拼死我也要让他留到省里。"
到底是文化水平低,王德礼还是有那种土干部的霸气。刘安定是第一次和县长级别的领导接触,他原来就觉得县官牛逼,想不到人家的雄心远比想象的还要厉害。他一时无话可说。大家也不再多说,就互相劝酒,吃饭。
王德礼的手机突然响了,听几句关机后,王德礼说有个急事,只能先走一步。王德礼说:"我把权力交给吴校长,吃过饭后再怎么娱乐,由吴校长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