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梆子声声里(2/4)

“该下稻秧了!”想依赖梆井村吃饭的人继续建议。梆老太立即指派几位有技术的老农去下稻秧,她虽然不大通各项庄稼的活路,却比一般妇女多了,也乐于听取众人的建议。

“赶整备棉田!”有人积极地向梆老太建议。她就指派社员去耕犁棉田了。

“唔…有这人。”梆老太稍一筹思,就说“这人全家住在西安城里,老不回来,家里没谁了。”

“我们‘清队’中查他有‘现反’言论,想了解了解他的家吏…”

她接过印章来了。家里没有带锁的办公桌,搁在大队办公室更不保险,于是就装在一只吃完了心的纸盒里,搁在炕上方的墙上挖的窑窝里。这儿最保险了。

老太接过介绍信,看见那上面盖有红印记,虽然不识字,也就放心地撂到桌上,随说:“你要了解谁的啥问题呢?”

“他倒是工人。”来访者说“可是‘文革’以来,尽说反动话…”

“黄主任,这是我们的介绍信。”来访者其中一位年长的人,把一张铅印的介绍信递到梆老太面前“我们向你了解一个人。”

也难怪梆老太在村巷里匆匆来去地走动,说话,她太忙了。梆井村的内务和外事,革命和生产,上级下级,大事小事,都集中到她的上来了。

“这人…他爸死得早,他妈改嫁了,他要饭混城里,给一家糊场抹浆;解放后听说阔了…”

老太领导下的梆井大队,生产上逐渐铺开,庄稼人心里开始踏实,自己也增了信心。她的一生中没有生育过的板,愈显得刚,走起路来,脚利落,似乎梆井村的街巷一下变短了,气呼呼呼走过去,又蹬蹬蹬走过来了。说话的声音也不同于已往,了,也脆了,理直而又气壮,毫不拖泥带,倒是活像呱嗒呱嗒响着的梆声音了。年轻人学着她的调腔说话逗笑,老人们噤斥年轻人说,人家像不像梆呱嗒啥?只要她能领得大伙混饱肚,哪怕她说话像敲锣呢!

“唔…”来访

“我们单位的胡玉民,老家在你们村里。我们想了解他的社会关系。”

“他家没人了。”梆老太说“他在你们那儿的表现,俺就不知了。”

小组字样的印章,由解放军战士郑重地托到梆老太手里。已经近五十大关的梆老太的心里,一阵喜,一阵愁,忧喜织,手也颤抖了。这是权力的象征。代表梆并势不两立的两派,挖空心思想把这枚用红绸包裹着的印章摸到自己手里。解放军战士没有上当,双手给她了,她怕因握有这个印章而招致祸端,心里怯得慌慌。解放军战士鼓励她说,他们支左的军队驻在公社机关,整整一排人哩!

刚刚送走公社派来的两位检查大批判工作的,又有两位骑自行车的陌生人走老太家的院

几项当务之急的农事活路纷纷铺开,取得展,老成的庄稼人悄悄在私下议论,这个梆脸老婆倒是不错的一位哩!胡景荣看看自己的婆娘受人赞扬,心也舒悦了许多,常常在夜里睡下以后,提醒她遗忘了的漏:该清除自渠里的淤泥了!在渠沿上下黄豆,不是小事哩!梆老太第二天就会派人去挖渠豆儿。

老太每次着这只印章的圆把儿下去的时候,虽然免不了常常把字反,心情却是神圣的。反了正了,只要有这几个红字在!

许是慑于解放军的大威力,两派们不心里怎么捣鬼,表面上却不能不接受梆老太的领寻。景荣老五不心里怎样害怕,也不能不接受解放军战士三番五次的谈心说服。多数还想依赖梆井的土地养活儿女的庄稼人,已经想得很少了,无论什么人,只要在耕生产的关键时刻,能站来领着社员去工就行了!梆老太应运而生,人们倒是激解放军,给梆井村扶植起一位能牵动铃绳儿的人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