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为什么索尼亚会持有这样一种审慎的态度?为什么她会对书中有关奥威尔生活的许多方面的叙述没有把握呢?你或许会想到,任何一部传记作品到了这种份上可能都不会百分之百地符合索尼亚心中的要求。正如本书所说,索尼亚是一个奇怪的女人和更加奇怪的文人遗孀:忠诚丈夫、保护丈夫,渴望做事正确,但是,按照她个人之好恶所作的判断常常是错误的,而且又变幻莫测。在没有索尼亚的日子里,研究奥威尔大潮的闸门打开了,1984年不可避免地成了“洪水泛滥”的一年:奥德里·科珀德和伯纳德·克里克汇集编纂了第一手记叙资料《纪念奥威尔》;斯蒂芬·沃德姆编辑了相似的集子《怀念奥威尔》;W。J。韦斯特所著的《奥威尔:战争广播》,此书史料基于设在卡文沙姆的英国广播公司的资料室(一本与之配成双的书《奥威尔:战争纪事》在第二年出现)。接下去,潮流变成了汹涌澎湃的急流:文明用语学者迈克尔·谢尔顿于1991年发表第二本奥威尔传记;杰弗里·迈耶于2000年发表了第三本。在这些标志着研究奥威尔高潮的书中,还有对奥威尔小说进行研究的著作。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奥威尔的著作一版再版,广受欢迎,于是,又进一步出现了更多忆旧的文章以及对所谓“奥威尔神话”作研究而撰写的论文。这是一条常常被人踩踏的小径,令人不快的风景也极为熟悉。我曾经给一个女人写过信,奥威尔在1946年曾怯生生地向她提出过结婚的要求,她给我回了信。信中,在夹杂着别的文明用语以外,她列出了刚对她进行过采访的7位研究人的名单,这位女士实在不明白,关于奥威尔,还有什么可说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现在也还是。实际上,不管什么人,不管他怎样记述奥威尔近半生的公众生活,都已成了记录,而奥威尔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却有着一种完全不同的形象:他们并没被他死后50年的神圣化而感动,在他们的心中,奥威尔更像是一个凡人。例如,3年前,我去了牛津郡狄德考特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采访一位名叫乔治·萨默斯的老人,当时,他已经90岁出头了。20年前,我在大学读书,他女儿安妮是我的同学,我就见过萨默斯先生,当时就听说了他与奥威尔之间的许多谣传。萨默斯先生在前屋与我又见面了,他和蔼可亲,但也狡黠。经过漫无边际、许许多多的枝节内容,故事总算能串联起来,包括30年代初期奥威尔返回萨福克郡,千方百计地努力,企图获得当时萨默斯先生的未婚妻、一位名叫多萝西·罗杰斯女子的青睐。他们以在索思沃德的荒原上赛跑来决断——奥威尔跑步,萨默斯先生骑摩托车追赶。65年后,追赶者的回忆如下(这是录音的原话):“我四下寻找…找不到他…我向前大约50码,看见了他,也看见了她…我可是个护花使者…我爬上高处…我有意推开他…我并未杀他,”萨默斯先生平淡无味地结束了谈话。
尽管90岁的老人艰苦地回忆起往事,却也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情景:报仇心切的人蜷伏在摩托车的把手上;身材过分瘦长的闯入者在有弹性的草地上在他前面飞奔(我们倒要问一下,当时,多萝西在做什么,跟在他们后面?还是站在高处的有利位置上观看他们的追逐?还是回家,让这两个男人去打闹吧?)。然而,让我觉得不和谐的是,在我20年的对奥威尔的研究中,没有哪一件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像这件事这样清楚地给我留下有关奥威尔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的印象。萨默斯先生大概花去45分钟的时间结束追逐,可以继续自己的童话。结束对萨默斯先生的采访后,安妮和我开车在乡间小道上行驶几英里后到达萨顿·考特尼,我们去查看一下位于村子教堂土地上的奥威尔墓地,奥威尔的朋友大卫·阿斯顿照看着它。在对奥威尔的一切讽刺中,并非不重要的有一条,那就是,这位专业人士作为英、美贵族的代理人应该被葬于牛津郡的翠绿的青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