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将牛皮纸袋扔到床上,他扯开领带,换了一件居家穿的便服,才拿起那快件,准备去找沈天白。
磨损的快件口露出里面东西的一角,沈暮言心口一跳。
很熟悉的一点花纹,就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他努力回想,曾经去找苏剪瞳的外婆看苏云的日记的时候,见过这样的花纹…苏云喜欢用同一系列的日记本,所以她留给苏剪瞳的日记本上,都有这种花纹。沈暮言心跳漏了一拍,细细看了看快递,是从德国发出来的。
他忍不住心头巨大的好奇和恐慌,从那磨损处抽出纸卷,一看笔迹,才知是师母写给沈天白的信。纵然有私密,沈暮言此刻却也不得不看了。
爱德华夫妇都是纯正的德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日子里,学会了讲不少中文,可是写和看方面,还是很弱。是以沈天白和沈暮言都学了一口流利的德语。
他展开信纸,爱德华夫人的面容亲切得就像在眼前:
我最最亲爱的LK(沈天白的德语名字缩写),
启信安好。感谢你和Eric(沈暮言的德语名字缩写)不远万里赴德送走先生,对于这番情谊,我深为感念。先生已然八十六岁高龄,在睡梦中去世,并无承受任何痛苦,他现在投入了上帝的怀抱,接受上帝的安排,这是最高的旨意。你们不必太过介怀。
这些话,爱德华夫人也跟沈暮言过,再次看到,想到往日老师和师母的悉心教导,沈暮言眼睛一热。
他再继续看下去:
LK,近日在收拾先生的遗物时,发现一个日记本。据我粗略的中文判断,应该和当年老师的助理苏云有关。当年我和老师遍寻不见苏云,便代为保管,直至今日重翻,隐约见你的名字在其上,我不明其意,便大胆将其寄送给你,由你定夺。
凡事上帝自有安排,我等皆是受命。
爱德华夫人,亲笔。
果然是苏云的日记本。沈暮言按捺住心里的激动,快速翻动着日记本。不同于苏剪瞳得到的那些日记本,语焉不详。这一本里面,屡次提到人物名字。也许是这一本日记本丢了之后,苏云觉得留下名字是一件很不安心的事情,以后的日记便再没有留过。
日记本里的前期,苏云确实和邱泽志在一起。在她的记叙中,和邱泽志的那一段感情确实浪漫中透着邱泽志独有的严肃克制。很多次记叙他们俩约会的时候,都是在琴房,邱泽志练琴,苏云等在一旁看书。
后来Maggie开始追求邱泽志的时候,出生贫寒的邱泽志动摇了。以他的能力,并不比爱德华老师其他的弟子差,但是别的学生都出生显贵,未来的命运和安排都有父母已经筹备。唯有他,连进文化馆或者乐团的机会都很渺茫,难道学完琴又要回去跟着父亲在旧街上摆着小摊,面对酗酒的父亲,终老到死,再也没有任何机会站在舞台上?
Maggie给他筹划的未来生活让他动摇了,而且Maggie本身就是个甜美又热情的女孩子,他的心思慢慢动摇。苏云察觉到这变化,痛苦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变化是在那一日产生的——沈天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拿到的西贝柳斯奖,组委会为他补发了这个奖杯,邱泽志为他庆祝。一个是性子淡然平和的沈天白,一个是理智克制的邱泽志,却在这一天喝得醉醺醺的。邱泽志念着苏云的名字,稍显清醒的沈天白送他到苏云的住处…
苏云日记本里心情为主,常常不厌其烦地写各种心事。对这一段的记叙却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