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四战火在北方燃烧(2/4)

赵恒记住了李沆这句话,一直到死,他都没有重用这几个人。

这句话问得太厉害,不回答吧,那就是隐瞒皇上,犯了欺君之罪;回答吧,相当于是告御状。

三月底,后来报,说太后病了,病情似乎还不轻。

王继忠经不住诱惑,终于变节投降了契丹人,改姓名为耶律显忠。耶律隆绪封他为使,并赐给他妻室。

李沆称得上良相。

国家改元,当然要庆贺一番。谁知庆祝活动刚刚结束,京师一带就发生了地震,京城虽然不是地震中心,但发生地震的时候,房屋都在晃动,有些不结实的房经过这一震,也就变成了危房,再也不能住人了。地震持续十多天,此后一段时间内,朝廷上下为了救灾,忙乎了好一阵,才算平息下来。

赵恒、郭皇后侍候李太后服了药,安睡后,才退慈寿。旬日过后,太后的病情突然加重,虽经太医诊治,仍无力回天,竟然崩逝。

赵恒连忙安皇太后,叫她不要担心,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用人!”李沆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用浮薄、好大喜功、阿谀奉承的佞小人。”

皇太后去世不久,宰相李沆病逝。

李沆似乎没有这么多的顾虑,直截了当地说:“梅询、曾致尧、李夷庚等,就是这样的人。”

咸平六年岁末,赵恒下诏改元,次年元旦,称为景德元年(1004年)。

李沆的住宅很窄小,门前连个场也没有,而他办公的地方,门前的场大得可以跑。有人在他面前说起这件事。

太后继续说:“你靠近些,趁我还清醒,有几句话要嘱咐,皇儿你听好。”

赵恒很敬重李沆,常向他请教一些治国之,有一次他问李沆,治国之,什么是第一要务。

赵恒得知母后不豫,即与郭皇后同到慈寿看望,并召太医诊。

赵恒问朝中哪些人是这样的人。

李沆字太初,洺州人,太宗皇帝称他风度端凝,不愧正士,提他为参知政事。

太医诊断说,太后的症状是有些失调,无大碍,几服药调理一下,很快就会好起来。说毕,开了药方,便去安排煎药了。

李沆的话,对赵恒的影响很大。因此,赵恒在皇帝的初期能够励图治、勤政民,李沆是有一定的功劳的。

2、良相归天

李太后继续:“皇儿皇帝已经六年有余,国家的用人和行政,总算没有大的过失,我很。不过,好事千日不足,坏事一日有余。皇儿要永远保持现在的态度,不要突然改变,把以前的好名声、好政绩一脑儿抛弃了。”

赵恒恭顺地说:“儿臣一定会谨记母后的懿旨。”

“这个儿臣知。”赵恒跪在床前,恭恭敬敬地回答。

宋廷这边,以为王继忠战死沙场,又是抚恤他的家人,又是追赠他为官,他们哪里知,王继忠已是契丹人的座上宾,享受着契丹人的官厚禄。

李沆喜读《论语》,赵恒也知这件事。有一次,赵恒问李沆读《论语》有什么心得,李沆回答说:“臣为宰相,如《论语》中‘节用而人,使民以时’两句,还没有好。圣人之言,要终生诵读啊!”“节用而人,使民以时”意思是节省开支,护人民,征用民工,只在农闲之时。

赵恒即位之初,李沆为右相,他每天将全国各地的、旱、盗贼等事情奏明赵恒,参知政事王旦以为这些细事不必麻烦圣上,李沆却说,皇上还是个少年,应当使他知一些民间疾苦,不然的话,怎么能治理好国政?

李太后对自己的病情很清楚,知太医的话是在安自己,她对赵恒说:“这病究竟能好不能好,不要太医说,我自己清楚得很。”

“儿臣知!”赵恒依然恭恭敬敬地回答。

“国家的本就是庶民,所以孟说‘民为贵,君为轻’,皇儿施政,就要以民生为本,发一项政令,建一项事业,要求有利于民、有益于民,最低限度,也要不损民、不扰民。”

“至于用人方面,皇儿一定要亲贤良,远佞。如果任用小人,他们便会一手遮天,蒙蔽于上,诛求于下,搞得民不聊生,皇帝还认为是天下大治,等到发觉就来不及了。历朝历代之所以亡国,大多数是这个缘故。皇儿本贤明,其他的事,我也就不多嘱咐了。”说罢,猛烈地咳了起来。

李沆去世后,赵恒非常痛惜,亲自到他的灵前吊奠,痛哭失声地对左右说:“李沆忠良淳厚,始终如一,谁

李太后不胜喜悦,吩咐赵恒、郭皇后和人太监们都起来。

皇太后的后事办完之后,尊諡明德。

李沆回答说:“住宅能容即可,无碍大局,办公的地方,要理国事,不能太拥挤。”

赵恒连忙到床前跪下,郭皇后也跟着跪下,人内监见了,一齐跟着跪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