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五和约背后的秘闻(2/4)

寇准见说服不了赵恒,便推说等他去见见契丹使臣,摸摸情况后再商量。赵恒答应了他的请求。

赵恒嘉奖了战的将士。然后将军队的指挥权给了寇准,他自已下城回行去了。

曹利用带契丹使臣韩杞澶州,先行谒见赵恒。他对赵恒说,契丹的意思,想要宋朝将关南地区的土地割让给他们,他已经当着契丹主和萧太后的面拒绝了契丹人的要求,他们还提赔款一条,他也没有承认。

3、契丹要和谈

李继隆领旨,率领三军,放炮城。

赵恒虽然把指挥权给了寇准,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转回行之后,派人去打探,看寇准在什么。其实,寇准等人内心的忧虑绝不亚于赵恒,只是不能表来而已。为了稳住皇上的心,寇准每日与杨亿等人饮酒作乐,装毫不在意的模样。

寇准去会见韩杞,两人剑,一番辩论,谁也没有说服谁。

赵恒面有难地说:“依你之言,就一定是非战不可,但胜负难以预料,就是胜了,也要使将士们付很大的伤亡为代价。朕实在不忍百姓受战争的苦困。数十年后,契丹再来侵略,那时自有捍御的人,你也不必虑得太远了,如果赔款能成和议,朕意姑且与他议和,两下罢兵了事。”

军中的蜚语

赵恒命李继隆开城迎敌。

萧太后唯恐腹背受敌,无奈之下,便命韩杞为使者,与曹利用同到澶州城与宋讲和。

赵恒接过国书之后,并没有上答复,而是放在案几上,吩咐曹利用带使臣下去,设宴招待,等候答复。

赵恒生优柔寡断,并没有与契丹一决胜负的决心。早在与契丹开战之前,他就听从王继忠的建议,命曹利用至契丹议和。曹利用至契丹后,因萧太后一定要宋廷割让关南地区,被曹利用很决地拒绝,使和议没有达成,现在,萧太后主动提议和,当然是正中赵恒下怀。

赵恒说:“朕说过,割地一事,是万不能答应的。如果契丹恃要挟,非要朕割让土地不可,朕决意用武力与他解决。若要赔款,从前汉朝也曾把玉帛赐给单于,这是有先例的,不伤国,可以商量。朕过去是这个意见,现在还是这个意见。”说罢传契丹使臣觐见。

宋、契丹双方在澶州相持了十余日,形势对宋军相当有利,宋军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死契丹军大将萧挞凛,击退契丹军的一次攻,使契丹军士气一落千丈。

寇准认为这是来试阵的,奏请赵恒命将士战,痛击一阵,不要被敌人小看了。

赵恒立即召见寇准,商量与契丹和议之事。寇准听赵恒说准备要承认赔款与契丹议和,并没有投赞成票,他对赵恒说:“如果陛下要想保住百年间不再发生战事,一定要令契丹俯首称臣,把幽、蓟十六州土地尽还我国,赔款的事,休要提起。如果不然者,数十年后,契丹又要谋我了。只要契丹答应了这个条件,才许和议。他要恃,就用战争与他解决。我军自陛下御驾到来,军气日壮,战将云集,正可一战大破敌兵!”

李继隆本来就是勇冠三军,威猛无敌的大将,又见皇上在城楼上亲自督战,更是神抖擞,率领宋军,先士卒,冲上前去,与契丹兵展开激烈战斗。

寇准其实是外松内,受命之后,召集几位将领,对军事作了周密布署,号令三军,军纪威严,士兵们既畏惧,也兴,都认为如此治军,这个仗一定是能够打胜。

契丹使臣韩杞了行,向大宋皇帝行跪拜之礼后,呈上国书,并说奉国主命,索还关南地区,如果宋能满足这个要求,和议就可以达成。

曹利用领旨,引韩杞退

两员大将领命,率领五千骑,前来攻城。

和谈的事情还没有结果,但这件事情在军中传开了。大家都在议论和与战的问题。这些来打仗的士兵,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他们哪里顾得上国家的长远利弊,只想早日和议成功,好回家去吃安乐茶饭。他们都知皇上主和,寇准主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忽然从军中传蜚语,说寇准之所以要主战是想,要挟皇上,想邀功,未必是为了国家安全。

登上城楼督师,更是气沮。萧太后派两员大将,挑选五千骑,命令他们说,大宋皇帝到了澶州,你们快去攻打一阵,给大宋皇帝一个下威。

李继隆的下虽然也都是经百战的锐之师,但他们从来没有当着皇帝的面与敌人战斗,碰上了这样的机会,人人都想表现一番,冲向敌阵,人人犹如下山的猛虎,个个似海蛟龙,势不可挡。顷刻之间,契丹军便被杀得七零八落,非死即伤,最后活着逃回去的只有百余骑。

派去打探消息的人,把寇准的一举一动向皇上作了汇报。赵恒听了后,心下大宽,兴地对左右说:“大敌当前,寇相还有此闲情逸致,他一定是有成竹,胜券在握了。这样,朕就放心了。”

赵恒要赔款议和,寇准不但不同意赔款,而且还想要契丹称臣,乘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土地。君臣的意见分歧很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