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五和约背后的秘闻(4/4)

,惊问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对!”曹利用紧张地说“银十万,绢二十万,合计三十万。”

赵恒听说以区区的十万白银和二十万匹绢就搞定了和约,大喜过望,当场把曹利用大大地夸奖了一番,并赏给他一笔丰厚的奖金。

赵恒派李继隆往契丹军正式签订和约,契丹也派丁振来缴和约,姚东之来献御衣食物。赵恒御行营南楼大宴群臣和契丹来使。

宋与契丹签订为兄弟之国,两下罢兵。契丹军全部撤退出塞,宋军也班师返京,并将契丹和约颁告两河诸州。

这个和约是在澶州签订的,而澶州的西边有个名叫澶渊的湖泊,澶州也因此又名澶渊郡,因此,这个盟约在历史上就被称为“澶渊之盟”

在军事上,契丹军已经处于劣势,虽说不大会被全歼,但前后夹击,消灭大部分有生力量还是有可能的,等到那个时候再谈判,和约的内容大概就会改写了。就算真的像赵恒担心的那样,辽军绕过澶州,逼近京城,看辽军在澶州城下的战绩,估计也很难有上乘的表现。如果再进兵汴梁城下,要想安然撤回,恐怕要比在澶州撤军困难得多,萧太后真的敢冒这个险吗?多年来,契丹军侵犯宋境,都是充当一个抢劫犯的角色,抢到了粮食、财物就走人,有几次似乎向内地深入过,但那只是偶尔为之。这就是说,契丹军并不敢深入宋境太远,他们也担心,进去了出不来。

当时,河北近南州县的百姓,大多住进了城寨,辽军抢掠所得不多,围攻岢岚军时就是因粮草不继被击溃,就在和约已成、相约退军的时候,契丹军才向宋廷说了自己的忧虑,我们深入宋境,再回北方去,也怕你们边境的抄了我们的后路啊!

契丹军的处境如此险恶,竟能依靠恫吓敲诈出这么一笔油水,与其说是萧太后的胆略计谋过人,倒不如说大宋的皇帝和大臣目光短浅、胆小如鼠更准确。

皇帝赵恒就不必再说了,看看另一位宰臣毕士安,赵恒亲征的时候,他托病留在了京城,听到和议成了的时候,高兴得啥病都没了,还教训那些不满以三十万“买”和议的人:“不给那么多,就打动不了契丹人的心,恐怕议和也和不了多久。”看来如果他去谈判,或许真的就能拍出一百万来。

宰相寇准确实非等闲之辈,他对形势认识很清楚,不但反对和谈,而且还要同契丹人一决雌雄,乘机收回燕云十六州,完成太祖、太宗皇帝未完成的遗愿。可惜,在君王要和谈、奸佞耍手段的情况下,独木是难撑的。

敌人强大还不是最可怕的,自己要不争气,那就算彻底没戏了。

契丹军到大宋边境走了一趟,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敲锣打鼓地走了。

赵恒以为送走了一只饿狼,大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顿时神气起来,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赋契丹出境》诗一首:

我为忧民切,戎车暂省方。

旌旗明夏日,利器莹秋霜。

锐旅怀忠节,群凶窜北荒。

坚冰消巨狼,轻吹集嘉祥。

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上天垂助顺,回旆跃龙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