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九五鬼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2/4)

赵恒仍然喜谈仙说怪,祈神祷天,他给老尊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并亲自到亳州朝拜老像。他建应天府为南京,从此宋朝有三京,即东京汴梁、西京洛及南京。他还下令南京建鸿庆,祀奉太祖、太宗圣像,并亲自前往南京检阅。

赵恒去南京检阅鸿庆回京后,丁谓奏报,玉清昭应竣工。当初预计玉清昭应工程十五年建成,赵恒嫌时间太长,要缩短工期。丁谓便命令工匠昼夜加班,七年时间便全竣工,工期缩短了一半。

赵恒看了张咏的奏折,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把张咏撵京城,放到陈州当地方官去了,但并没有加罪于丁谓。

在皇帝的御座上也坐了好些年吗?她要让天下的男人看看,女人也能事。在这心理的驱使下,刘皇后渐渐地就预朝政了。

张咏自益州调任京师,枢密院任职,见丁谓如此浪费,实在是忍无可忍,连着上了三奏折,痛陈大兴土木,建造一些无用的建筑“是竭天下之财,伤生民的生命。”这些都是贼臣的歪。这人不杀不足以谢天下。因此,他请求把丁谓杀掉,悬国门以谢天下,甘愿把自己的也斩下来,算是向丁谓谢罪。

次年改元天禧元年(1017年),元年元旦,赵恒亲赴玉清昭应,上玉皇大帝宝册衮服;第二天,上圣祖宝册;十一日,在南郊设坛祭拜天地,再到天安殿

赵恒刚继位的时候,宰相李沆总是将全国的、旱、盗贼等事奏报给赵恒。王旦当时还是参知政事,他认为这样一些琐屑小事不必向皇上奏报。李沆却说,皇上还是一个少年,应当让他知百姓生活之疾苦,否则,他血气方刚,不是留意声,就是大兴土木、求神拜佛。并说他老了,看不到这些事情的发生。王旦他日或可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李沆病逝后,赵恒果然东封西祀,大兴土木。想不到一切都被李沆一一言中。

这个时候,太太师吕蒙正、司空张齐贤等都已先后谢世。

赵恒听了林特的汇报,果然来气了。但他没有直接找寇准,而是传召了王旦,冷着脸对王旦说:“寇准还是老脾气,理事情不知转弯,你看怎么办?”

玉清昭应金碧辉煌,建筑宏丽,有两千六百一十楹,耗财无度。内侍刘承珪协助丁谓监工,在建造过程中,由于规划不严,建筑图纸画了改,改了画,不知重复多少遍,很多地方是建了拆,拆了又再建,建了再拆,耗费的人力、力、财力,无可计数。建成后,天书收藏在最雄伟壮丽的宝符阁。

寇准任枢密使后,果然同五鬼之一的三司使林特较上了劲。

王旦见五鬼实在是闹得不像话,自己又制服不了这几个人,便想到了狠人,他就是被五鬼之一的王钦若设计罢了宰相之职,下放到地方的寇准。于是,他秘密奏请赵恒,将寇准召回来。赵恒听从了王旦的建议,下诏召寇准京,命他为枢密使。

王旦知皇上着了,除了五鬼,谁的话都听不去,只能暗自哀叹,毫无办法。

王旦见赵恒生气了,说:“寇准是个很耿直的人,如果不是仁主,是容不下这样的直臣的。”

王旦这句话,也是绵里藏针,意思是说,寇准是个耿直的忠臣,不是仁慈的君主,是容不下这样的直臣的。如果皇上容不下寇准,那就不是一个仁君。王旦的回答,可算是用心良苦。

林特的意思很明确,寇准名义上是整他,实际上是冲着皇上来的。

王旦的激将法,对赵恒似乎没有起到作用。没过多长时间,赵恒便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判河南府,徙永兴军。寇准等于是到京城了趟差,又回到地方了。

宰相王旦年老多病,多次请求去职退休,赵恒就是不批准。王旦为宰相,虽然不满五鬼的所作所为,但他们都有赵恒庇护,本就奈何不了这几个人。他明知赵恒的所作所为不合情理,但也没有办法制止,看着五鬼朝,却又无能为力,对于勤勤恳恳为国劳的宰相来说,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张咏虽然因弹劾丁谓而被贬到地方,但这件事在百官中传开了。大家都在背后痛骂丁谓诳惑圣聪,祸国殃民。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底,赵恒又拟改元。

每当王旦到无奈的时候,他就会想起从前的宰相李沆。

林特只是一个三司使,当然斗不过寇准,但他有皇上后台,在寇准那里吃了亏,空就到赵恒面前唠叨了几句:“寇准给臣小鞋穿,无事找事,说什么维护玉清昭应的费用太多,用于祭祀的销太大,国库快成一个空壳。他还在查臣的账,说臣的账目有问题。”最后,他满脸委屈地说“玉清昭应的日常维护、祭祀费用的支,都是陛下亲自吩咐开支的呀!他寇准心里不服气,总不能拿我气吧?”

王旦私下常对人说,李文靖不愧是个圣人,有先见之明,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3、贼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