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贬职诏书,又和同事官员喝酒去了,至晚方才散席。
传旨的太监走了以后,寇准便前往雷州。
丁谓挤走了寇准、李迪这两个眼中钉,倚仗着与刘太后的联盟,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他与太监相勾结,把持朝纲,排除异己,陷害忠良,为所欲为。
其实,丁谓与刘太后的联盟是非常脆弱的,此后发生的事情就证明了这一点。
赵恒驾崩后,陵寝还没有建成,尸体还未下葬。刘太后命丁谓兼山陵使,雷允恭为都监,共同操办赵恒的葬事。
判司天监邢中和对雷允恭道:“山陵上百步的地方,实是个好地穴,照地理法则判断,一定宜子孙,像汝州秦王坟一样,但下面有石头,可能有水。”
雷允恭说:“先帝只得一个子嗣,如果能够像秦王坟墓那样使后世多子孙,不妨将原来选定的地穴改动一下,上移百步如何?”
邢中和说,山陵是一个重大的事情,要重新踏勘,还要上报批准,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赶不及七月的葬期。
雷允恭叫邢中和先改动原建计划,将墓地向上移百步,他自己去向太后奏明。
雷允恭是小人得志,气焰嚣张,没有人敢违拗他的意思,邢中和只得按他的意见办,在没有得到朝廷正式批文的情况下,擅自改动原建计划,将墓地位置向上移了百步。
雷允恭赶回京城,向刘太后奏明改筑陵穴的事。刘太后吃惊地说:“这是一桩很重大的事情,怎么可以轻易更改呢?”
雷允恭讨好地说,能够使先帝宜子孙,这是件大好事,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
刘太后没有当场表态,叫雷允恭去与山陵使丁谓商议后再确定。雷允恭出宫后找到丁谓,向他说了改动真宗寝陵位置的事情。
丁谓正想讨好雷允恭,连忙称赞地说:“都监说可以,当然是可以的。”
雷允恭又进宫去奏复刘太后,说山陵使丁谓也赞同改动寝陵位置。
刘太后这才批准了。
雷允恭命监工夏守恩领工徒数万人开始挖山,前两天,挖出的都是一些石头,到了第三天,突然挖出了一个泉眼,清清的泉水哗地一下从地底下冒了出来,地穴顿时变成了大池塘。
夏守恩见了,知道这个地方再也不能作为地穴了。因为没有人会把墓地选在一个大水塘里,何况是皇帝的陵寝呢?他命令立即停工,赶紧向雷允恭汇报,请他定夺。
雷允恭立即找丁谓商量,说陵寝挖到泉眼上,地穴变成了大水塘,娄子捅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