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听到喊自己的名字,顿时愣在当场,震惊得不知所措,因为他一思想准备都没有。宣旨官重复叫他的名字,他才如梦初醒,慌忙跪下接旨谢恩。
撤换领导班,起用曾被刘太后打压的人,恢复前宰相寇准的官爵,
迹象表明,赵祯亲政后,很想有所作为。但是,他的雄心壮志很快就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这时候,朝野上下直接或间接攻击刘太后垂帘时政事的人越来越多,刚回京任右司谏的范仲淹以前虽然烈要求太后还政,甚至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并未借机报复,而是对赵祯说,太后受先帝遗命,保护陛下十多年,虽然有一些小小的过失,当遮掩的要遮掩,要保全太后的名声。
赵祯亲政后,将刘太后垂帘听政时的朝廷中枢领导班一锅端了以后,重新起用一直被刘太后打压的李迪接替夷简,命王随参知政事,李谘枢密副使,王德用签书枢密院事。降诏追复病逝雷州的前宰相寇准官爵,赐谥
忠愍。
勋、江德明等人遣京城;召回因奏请刘太后还政于皇上而获罪,被刘太后逐
京城的范仲淹、宋绶;停止兴修寺观;裁抑侥幸,内外政令一新。
当年太后垂帘,范仲淹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重视而愤然自请京,
现了他的忠。这一次,他不计前嫌而要保护太后的声名,
现了他的大局观。赵祯对范仲淹有了更
的认识。
赵祯听了很是动,立即下令,不许再议论太后垂帘时的事情。
吕夷简不知自己是怎么回家的,他将这件事的过程反复想了一百遍,就是不知
问题
在哪里,方案是他提
的,罢免哪些人,皇上还征求了他的意见,怎么自己突然被列
了被贬的名单,而且事先一
征兆都没有。他实在是想不通。他要探个究竟,问题到底
在哪里。
两个月后,谏官刘涣上疏陈事,奏疏内有一句话为:“臣以前奏请太后还政,怒了皇太后,几乎被贬
京城,幸亏陛下采纳了吕夷简之言,
量臣的愚忠,准臣待罪阙下。臣受恩
重,故不避斧钺,上疏言事。”
赵祯看了刘涣的奏疏,记起是有这么回事,又觉得吕夷简是个忠臣,郭皇后所言非实,又下诏将吕夷简召回京,官复原职;提刘涣为右正言;命宋绶参知政事,王曙为枢密使,王德用、蔡齐为副使。
第二天早朝,宣旨官宣布,参知政事晏殊、参知政事陈尧佐、枢密使张旻、枢密副使夏竦、枢密副使范雍、枢密副使赵稹等执政大臣都被免职,外放到地方。
刘涣为何在这个时候上书言事,而在言事中却又提到吕夷简,是巧合、抑或是两人串通一气,这就很难说了。
这几乎是将庄献明肃皇太后垂帘时的领导班一锅端了。百官震动很大,唯吕夷简站列班中暗自得意,因为昨天皇上就征求过他的意见,这些人事任免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突然,宣旨官宣布:同平章事吕夷简,着授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判陈州。
吕夷简是个有仇必报的人,重新秉政后,时刻都在等待机会报复郭皇后。郭皇后已经是危机四伏了,但她还蒙在鼓里,什么也不知。
刘太后在世时,同赵祯的关系并不是很洽,常有些磕磕碰碰,特别是在婚姻大事上,赵祯明显地
觉到来自太后的专横。赵祯最先看上的并非官宦人家的女儿,而是富有钱财的王蒙正之女,并向刘太后提起此事。武断的刘太后
本就不予理会,借
这个王氏女
“妖艳太甚,恐不利少主”
是将这个“姿
冠世”的少女许
给了刘
的儿
刘从德。刘
就是那个银匠龚
。只可惜刘氏册立皇太后之前他就去世了,留下两个儿
,刘从德是刘
的长
,刘太后此举,无疑是要报答龚
的意味。然而,这一许
却极大地伤害了少年皇帝的心。
3、赵祯的情纠葛
赵祯立即召见吕夷简,就他提的建议
行了商讨,并提
了将以前依附庄献明肃皇太后的张旻(张耆恢复了原名)、夏竦、晏殊、范雍等人,尽行罢职。吕夷简讨好地说,陛下果然英明,像张旻这样的人,完全是走后门提
上来的,
本就不能胜任现任的职务,早就应该罢免。
吕夷简四打听,没有得到一
消息,最后通过内侍副都知阎文应这条渠
,才知
是郭皇后说的一句话使他被贬
京。临
京时,吕夷简咬牙切齿,发誓说,如果有一天再得志,一定要将郭皇后逐
中
,以报今日之仇。
王蒙
吕夷简揣时政,上了一
奏疏,提
了八条建议,这就是:正朝纲;
邪径;禁贿赂;辨佞人;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
赵祯说:“既然是这样,朕一并也罢了他的宰相之职。”
说到郭皇后,就必须牵涉到刘太后,而说到刘太后,又必须要牵涉到赵祯,因为郭氏被封为皇后,中间还有一番纠葛。
赵祯回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郭皇后,并夸吕夷简忠诚。郭皇后却说,吕夷简一样也是庄献明肃皇太后的人,不过他为人狡猾,善于应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