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六敲竹杠(3/4)

情报很快传到了汴梁,赵祯马上将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商讨对策。有人建议在洛阳筑城,吕夷简却说,与其在洛阳筑城,不如在大名建都,这样可以耀威河北,表现出一种御驾亲征的态势,对契丹人是一种威慑。

赵祯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改大名府为北京。并命王德用判定州,兼朔方三路都部署。王德用到任后,日夜操练兵马,并大张旗鼓地举行阅兵仪式。

宋的这些行动,很大程度上也是做给契丹人看的,意思是说,你契丹人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宋军也不是吃素的,只要你敢来,我们一定会好好招待。

宋、辽双方在暗暗较劲,比的是实力,比的是底气。

契丹主宗真得知宋军在北京操练兵马,有御驾亲征之意,有些不放心,派人到北京打探消息。契丹的探子潜入北京,见王德用部下人强马壮,军威雄壮,连忙返回契丹向宗真作了汇报。

契丹主宗真听了探子的报告,心中颇感不安。看来,宋廷君臣并没有被自己放出去的风声吓住。恰在此时,出使南朝的使臣回来了,并带来了南朝皇帝派来的使臣。

富弼抵达契丹,立即拜见了契丹主宗真,他毫不客气地质问,宋、辽两国自缔盟以来,父子继好,已经有四十余年,怎么突然要求南朝割地呢?

宗真认为,南朝关闭雁门关,增塘水,修城墙,招集民兵,是违约行为。北朝的大臣们都建议出兵南下,但他不想用兵,便派使臣前往南朝询问原因,并索关南故地,如果索地不得,他就要考虑出兵了。

富弼解释说,关闭雁门关,是为了防御西夏;增塘水,在南北通好以前就开始了的,现在不过是继续以往工作;城墙倒塌了,进行正常的维修,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招民兵,是因为老兵退伍回家种田去了,有人走了,空下来的位子必须有人补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算是违约。

宗真不顾富弼的解释,仍然坚持要南朝割还关南的土地。否则,他就依大臣们的建议,发兵南下,以武力解决问题。

富弼立即说契丹主是忘恩负义之人。当年澶渊一役,南朝占绝对优势,将士们力主将战争进行到底,南朝先帝如果听从将士们之言,恐怕北朝的将士没有多少能够活着回去了。但是,南朝先帝并没有这样做,为了南、北朝的百姓,同意了萧太后的请求,息兵谈判,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如今,北朝欲毁约再战,想是北朝的臣子,为了自身的利益,根本就不管主子的祸福了。

宗真不理解富弼的意思。问北朝的臣子为什么不管主子的祸福。

富弼解释说,晋高祖欺天叛君,末帝昏乱,土地狭小,上下离叛,所以北朝进攻中原。然而,得到金币尽归臣下私有,国家耗费了无数的粮饷兵械,弄得府库一空。现在的南朝,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说到这里,他反问道:“北朝想出兵南下,有必胜的把握吗?”

宗真犹豫再三,觉得富弼说得有理,但还是不甘心,认为关南的土地,本来就是他们的故土,应该归还给他们。

富弼说,晋把卢龙的地方送与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的土地,这都是先代的事情,与本朝不相干的。如果都要求归还故地,那么幽、蓟实际上是南朝前代的土地,也要还给南朝。

宗真被问得无话可说,但也没有放弃要求。首次会谈,没有取得统一意见,但也没有翻脸。

第二天,宗真邀富弼一同去打猎,他坐在马上对富弼说:“我朝如果收回故地,与南朝和好的日子就可以持久,不然,今日纵然和好了,这个仗总有一天还是要打起来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