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绍一皱眉。
曹却对皇甫嵩有些失望:“皇甫老叔这是怎么了?这可不像他
事的风格。董卓既然拥兵自重,他就应该自行
置。先夺了他的兵权,或者是伺机将其捉拿。董卓抗诏已经有一次了,拥兵自重是明摆着的事,皇甫老叔上这个奏章
什么用啊?”
曹听他把话题又绕了回去,暗地好笑,却没顺着他的意思说,只
:“不
是谁的错,现如今要
钉
。大将军不妨再下一份诏书,召董卓回朝…”
“他不回来!朝里面有十常侍这帮臣…”袁绍顿了一下,不冷不
地
“外面山
皇帝远,他哪儿还愿意回来?”
何是一个不错的外戚国舅,憨厚、善良又讲义气,但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将军。莫说
理政务没有主见,奏章上的字都认不全。好在幕府之内全是
参,长史王谦统筹机要、蒯越掌
人事,诸曹掾属各司其职,大将军府俨然一个小朝廷。何
每天只需签署机要,剩下的时间与袁绍、曹
这帮闲人畅谈国事就可以了。
曹与王谦、蒯越捂着嘴笑了半天,王谦
:“现在不要议这件事了。目下还有两件要事急需
置。一件是匈
单于于夫罗在京请兵平
,一件是董卓拥兵自重屯驻并凉,这两件事必须尽快解决。”
“这你都不懂,他是被朝廷吓怕啦!”袁绍白了曹一
“原先忠心耿耿替朝廷打仗,后来因为告了赵忠一状,左车骑将军也给撤了,封邑也给削了,还差
儿下大牢。有过这么一番折腾,他哪还敢先斩后奏呢?归
结底,这也是十常侍惹下的祸,不拿掉这些误国的阉贼,什么事都解决不了。”
虽然现在大局安定,但袁绍、何颙等人还有一未了的心愿,那就是党锢的帮凶张让、赵忠,以及以他们为首的十二个中常侍还在。可何太后临朝之后,仅仅置了夏恽与封谞;对于剩下的十个人,不但不追究罪过,竟然还肯定张让等人的护驾之功,把他们也归
了功臣行列。
“大将军,宦官一事您还是没有决断吗?十常侍祸国殃民已久,现今前朝弊政皆除,朝廷广招贤才为官。若不除掉这些祸国小人,何以安士人之心?雪黎民之恨?”袁绍已经反反复复说了半天。
尉连议事的衙门都找不到了。
二十多年前董卓不过是凉州刺史手下的一个从事,是因为袁隗为司空辟他为门下贼曹才人
地的,细算起来这董卓也是袁家的故吏。
曹吓了一
:“那可不行啊!人家匈
是咱的属国,咱们哪能不
呀?再说这一次是因为要帮咱们打乌
,人家才起了内
的。若是陷人于危难而不顾,我泱泱大国的权威何存?”
曹也
:“没错,这说是两件事,其实也是一宗。于夫罗本应继承单于之位的,现在匈
叛军另立了一个伪单于,而且占了他的牙帐和草场。他在洛
急得跟
锅蚂蚁一般。这些天连大鸿胪都不敢见他,袁术、鲍韬天天陪着他
猎解闷。”何
挠了挠
:“那他就别回去了,咱们养着他不就成了吗?”
袁绍方才与何赌气,见王谦看他,信
:“
就
罢!我又不跟他沾亲带故。”
曹等人见状,也无心
练兵
了,
脆万事都推给各自的司
,自己到幕府闲坐,与大将军的掾属已一般无二。
“孟德说得甚是有理,此事一定要。”王谦又接回话茬“但是先得把董卓的问题解决掉。前几天皇甫嵩自凉州打来一份奏章,控告董卓拥兵自重,招募死士。这个钉
必须要
掉!”说这话的时候,王谦故意扫了一
袁绍。
自从大丧完毕,袁绍就一直在何耳朵旁絮絮叨叨,不停地劝他诛杀十常侍,而何
却犹犹豫豫不肯决断。这样的情景曹
已经见了无数次,今天又是这
情况。
王谦也觉着袁绍这半天有些捣,看看他,
地说
:“不回来没关系!给他个刺史、州牧的,让他的兵归皇甫嵩节制!再说他不是还有个弟弟董旻吗?召到京城给个官,攥着他一
亲戚也
用。”
何的表情有些木讷:“本初啊,我不是说了嘛,此事得要太后同意。可是她不同意啊!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太愿意这么办。”
“想当初我何不过就是一个杀猪的,要不是张让举荐我妹
,哪有今日这一
富贵?说不定我现在还在南
集市上磨刀
呢。”何
的表情憨得可
“本初贤弟,莫看你官没我大,可是吃的苦可没有我多。你是公侯世家,我是屠
世家,这是不能比的。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短,有恩不报已经很过分了,回手再把人家杀了,这说得过去吗?”几句大白话竟把巧
如簧的袁绍噎得不知说什么了。
袁绍看看王谦,没敢说什么,只对何语重心长
:“大将军,关于诛杀宦官的事情你还要再跟太后商量,这不光是为了内外的大臣,更是为了你和太后的平安。先朝的大将军邓骘、窦武辅政,皆是忠良的外戚,结果就是让宦官害死的。不除了这些可恶的阉贼,对朝政永远是有妨碍的。对大将军一家的安全,更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