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节方块字者华夏文明旗帜也(4/7)

央王室已经无力统筹的情形下,各国的文字都自行其是地发展起来了。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两方面:一则各自增加文字量,造出了许多符合实际需求且符合华夏文字特质的新字,使文字表意功能惊人地丰富起来;二则书写形式多样化,书写材料多样化。国与国之间的文字,原本已经有了差异。在不同材料上以不同工具书写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字,其间生发的种种流变,远远超出了任何一国的控制。春秋早期,各大诸侯国的文字尚大体遵循着周王室颁行的史籀文规则。然经过五百余年的激荡生发,七大战国的文字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以至与“言语异声”一样“文字异形”也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分治表征。

基于上述流变,到了始皇帝推行文字改制之时,与秦国奉行的正统文字相比,山东六国文字的最大特异之处在于两处:一是中原文明长期兴盛,名士学人灿若群星,以至文字量之增加程度远远大于秦国文字;二是书写形式大为简约,体现出极大的书法艺术性与族群地域的个性特质,许多字的写法,几乎已经脱离了象形文字的基本形制。就文字表意的丰富性、文字形制的简约优美性而言,秦国的文字显然是凝滞了一些。

“若以秦文字为准,表意缺憾能否弥补?”

嬴政备细看完了《华夏文字流变考》,又听完了胡毋敬与六博士的禀报,第一句话便不遮不掩直奔要害“若天下士人文不能表意,秦字岂非遗祸天下哉!”

“陛下毋忧,断无此理。”胡毋敬慷慨道“六国新造文字而秦国文字所无者,勘字署业已一一列出,全部补入秦文字。经勘字署反复计数勘合,七国文字情形是:魏国常用字两千一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六千一百余个;赵国常用字一千三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一千三百余个;韩国常用字两千一百六十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三千九百余个;燕国常用字一千八百多个,总共有字一万八千余个;楚国常用字一千九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一千余个;齐国常用字两千一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一千余个。”

“秦国如何?”

“经勘字署详查:自商君变法之后,秦字亦渐渐增多,常用字增至一千三百五十个上下,总共有字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二个。”

“秦无他有之新字,大体几多?”

“合六国新字,总计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余个。”

“两方互补,华夏文字总计近三万!”博士夏黄公慨然补充。

“书文表意,足堪天地四海之宏论也!”博士李克也奋然呼应。

“好!以秦补新,而成天下一统文字,不失为既承文明大统,又保文明创新之最佳应对!”皇帝拍案决断,显然很是高兴“然则,秦字形制繁复,六国文字简约。繁简失衡,必不能流传久远。此间要害,是要创制出一种新书体,不致多生歧义。否则,依然无法通用。”

“陛下明断!”胡毋敬与博士们异口同声。

文字基准一定,程邈顿时吃重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