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之势,修好了城墙等我们撞上去!”
在书评区见到书友race123的留言,有些感触。本书了1个多星期,这则书评可谓是最具针对性了,鉴于这些意见很可能代表了一部分书友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此专辟一栏予以回答。
书评原文如下:
有一点老大疏忽了。这汉军四处**,居然就没人想到给小林献上几个美女?另外都半年了,汉军都不打天津,这个是不合理的。天津卫,是北京的门户,才有这个名字。几处清军都不回攻北京,也不合理。谁先夺回北京,谁就能坐上皇位,不可能三个人先分出胜负再回攻的。过于理想化的情节,过犹不及。race123[07-2800:34]
首先回答军事问题。
race123兄认为,主角半年之内没有进攻天津是一件非常之不合理的事情,这里解释一下。
本书在前文说得非常清楚,主角最初占据北京时全军的战斗兵员仅5-6千人(收编了一批流氓)左右,而且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极差——坦白的说,这支部队是不具备野战能力的,攻击北京之所以能够勉强取胜,一则是出其不意,二则敌军防御空虚,三则战斗以巷战混战乱战的方式展开,对军事素质要求不高,四则全军情绪疯狂,充溢报复发泄的心态,所以这才勉强取胜,但如果当真把他们拉出去进行攻坚作战,那属于自杀行为。
其后,主角立即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征兵,部队扩充至一万六千人许,这样的情况下部队的情形变得更加糟糕,因为原本有正规军骨干的5-6千人被摊得更薄,分散拆开到各个新军里去,人数增加了但战斗力却大大衰退,所以这个时候更不敢出动进攻。
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整顿之后,主角就立即向北京城周边的卫星县城发动进攻——这个进攻在军事上讲应该叫积极防御,为北京取得城防外围。我在书中也写得比较有分寸,形容说是勉强有点军队的样子,大概的意思就是能够出去溜溜但还未必能进行大规模作战,出去攻打县城也只是一种战争演习,若是当真攻击天津,恐怕还是不成的。
当这一万多人稍微成熟一点之后,汉军又进行了第二次扩充,并且进行了统一的建制改编,这个时候军队同样也不能拉出去战斗,原因如以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