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
古清辰看着凝神认真数数的唐初九,嘴角忍不住的上扬,感受着她的快乐。
“八百八十六,八百八十七,八百八十八。”唐初九终于数完,随后是狂喜和不敢置信:“古清辰,八百八十八圈!它有八百八十八个年头了,你说,会不会我数漏了?我再数一遍吧?”
也许再数一遍,就成千年人参了。
不待古清辰说话,唐初九就认真对待又数了起来。
古清辰:“…”摇头,由着唐初九再数。
果然,第二次数出来,和第一次圈数就是不一样,多了二十三圈。
唐初九热血沸腾,果断的决定再数一遍。
郁闷的是,第三次数出来的,比第一次多,比第二次少,不死心,再数一遍!
可惜个数据皆不同。
唐初九也弄不准到底是多少了,最后干脆把人参往古清辰手里一放,非常信任的说到:“古清辰,你来数。”古清辰非常明智的做了选择,不数。而是中肯的建议到:“不如,让月寻欢来判定吧。”好歹他挂着神医之名,比较权威些。
唐初九一听,觉得有道理,迫不及待的想下山了,连刚才古清辰挖到一半的药材都不想再挖了。
古清辰无法认同,拿着锄头竖起来,说到:“初九,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娘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娘子。”
“娘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
“乐羊子听了娘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娘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
“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
“娘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搜索看最新|它割断,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娘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娘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直到他学成。”
唐初九听不懂古清辰拐着弯的深意,一脸疑惑的问到:“什么意思?”
古清辰拿着锄头,又去挖刚才那株挖到一半的药材,不过,有留了一句话给唐初九:“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唐初九:“…”!
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