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券的,那么多人过去,不要把人家张老师他们一年的肉券都用光了“让他们去的时候多带大米过去。”
“还要带点腊肉过去,可惜这个天还是热的,要不然带个半只猪过去都是要的。”
“还有野味,我记得葛大夫挺喜欢吃的。”
“对对,等天冷冷,让那些娃子送猪肉和鸡肉过去,也能让葛大夫请教一二。”
“干吗特意送,每个月咱送一趟草药过去的时候,让那些娃子带些过去就成了。”有人想好了,反正葛大夫真的需要用到村里的草药,那么需要的量也不会少(人家就是信任葛大夫,他们觉得以葛大夫的医术。在京城也是绝对吃的开的,她帮很多人看病的话,那么草药的用量绝对多),所以咱要送勤点。和葛大夫拉拢好关系,最好以后等葛大夫退休了,就来村里养老。
“那车费怎么办?”有人问到。“毕竟这帐报上去,村里有人要有意见的。”虽然上缴一部分到上级单位,可余下的钱,到了年底根据出工的情况要分红的,一旦那个车费报销的太多,总归有那么几个短视的人提出意见,特别是家里没有学医人。要知道有些老娘们闹事起来也是吃不消的。
“有啥意见,合着他们家没有人会生病,”这个一听就是家里有人在学医的,在他看来,这些娃子给村里人看病又不收药费啥的。都是开了药方,让他们自己去配,要知道他们去外村看病,药材都是他们自己配的,当然收费也是根据药店那些中药的价格,有些就是村里种的,他们收购就是收购站出的价格,其中的差价才是他们的收入,这么一算。村里人还是占有优势的,怎么他们享受这些娃子上门看病的待遇是要的,给他们出点去学医的路费就不要了吗?“如果他们有意见,以后他们看病去镇上找医生看病。”
“你这话说的,现在谁不知道镇上人都要那些人帮忙看病,镇上医院那些医生的水平…”真是不敢恭维。态度么又不好,以前大家是没有办法,不找他们看病怎么办,可现在大家多了看病的去处,谁还乐意花了钱再去看他们的脸色,这么一来弄得镇上的人更加乐意跑村里看病,当然他们药是他们会镇里自己看病,给几个娃子一些适当的看诊费。
钱富贵这个时候想起来如果真的长期供应药材去京城的话,那些娃子的路费真的是个问题“其实这路费一半也是村里要出的,毕竟送药材去京城也要路费不是么,而另外一半我们更是要报销了,以后他们几个出师了,帮村里看病,那就更加不能说多收钱的事,毕竟当初也是村里培养出来的,对吧。”钱富贵觉得相比村里有个医术高明医生带来的便利,远比那些路费来的重要了“村里也不缺这么几个钱,回去好好宣传下,我想大家都懂这个道理。”
大家想想这个道理一说,村里就算再有意见的娘们也不会有意见“中,不过这么一来的话,那些娃子就轮流去京城吧。”本来大家都在发愁这个进京人选怎么办,僧多粥少不好分配,不过如果按照现在的计划,去京城不是一次两次的问题,而是长期的问题,大家也就没有抢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