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五卷 九五之争 第五十六章 邀儿
想不到这一次我的“未卜先知”却是过了tou,多尔衮的反应告诉我,他之前并没有动过这个念tou,只见他先是一愣,不过片刻的思虑之后,很快颔首赞同dao:“嗯,还真别说,你这个主意chu得不错,倒还真可以试一试——到时候大清与李自成的军队两面进军,yan下大明也只剩下关宁军尚属jing1锐,其他各军均是不堪一击,这杯羹分起来,可是丰厚异常啊!”我顿时啼笑皆非,忽然想起来历史上多尔衮借用大清皇帝的名义给李自成写的这封邀请“会猎于燕京”事实证明成了块笑料的信函,好像是在甲申年的正月发chu的。那时候李自成已经在陕西成立政权,立国号为“大顺”自称“闯王”足以成为一gu改朝换代,推翻大明的庞大势力,令关外的大清不得不极度关注,所以才会有那封信函发chu;而此时李自成名不正言不顺,在大清当政者的yan中还是shen受鄙视的“liu寇”多尔衮又怎么会以大清名义,屈尊降贵,放下shen段与这些农民军合作,谋取利益呢?
看来下次说话要注意了,不能提早xie漏自己的那点历史知识。我赶忙自我否决了自己的说法:“我看王爷gen本不必动这个心思,yan下李自成的军队横扫中原,令明军闻风丧胆,正是气势高昂,锐意进取的时候;他本人当然也是自信心极度高涨,认为gen本不必借助任何他国的兵力就可以独力灭明,又怎么可能引大清军队入关,同他争抢地盘呢?况且无论chushen贵贱,在绝大多数汉人的yan里,满洲即野蛮之族,大清即外族酋寇之伪bang,就算是李自成本人愿意和大清合作,恐怕也不能不顾及到他手下人的态度和影响的吧?”
多尔衮听完之后,并无言语,只是轻轻地抿着chun沉思着,我看在yan里,明白他的意思,固然认为我的话不无dao理,但他依然觉得联合陕西的农民军也不失为可行之dao。这也不怪,此时大清任何一个人的思想里,也不外乎是能在接下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改朝换代的ju大变革中,尽可能地捞到最大的利益;至于能够入主中原,坐稳燕京,统治天下,那gen本就是过于mei好的理想。在大多数满洲贵族的yan中,能趁火打劫,往关内一游,满载而归,继续在辽东享乐才是真理。
“王爷认为,如果这一两年内,大明覆灭,大清能够得到怎样的利益才算合理?”我一直对此很是好奇,在甲申年之前,这位yan下大清最为高瞻远瞩,善析利弊的统帅,究竟有多么大的野心?难dao在他未接到吴三桂的求援信之前,就果真如后人推测的那样,只是和其他满洲贵族一样,抱着去打劫抢掠一番的态度?
多尔衮果然不是一个喜huan说大话的人,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还是一直zuo着最实际打算的“唔…我也无法全盘预料到接下来这一两年内关内的局势发展,毕竟天上的风云一向变幻莫测,现在说一统中原未免太早,我想如果能够和李自成平分天下,应该还算是一zhong不错的结果。”
“哦?王爷怎么就能认为李自成会容让大清与他平分天下呢?如果他攻下了燕京,登基称帝,难不成他还会让chu大片土地来让大清占据分享吗?”
我一向喜huan历史,仔细研读过历朝史籍,发现一个规律:一般两国平分中土,大多是划长江而治。而李自成既然占据了北京,又怎么可能分北方土地给大清呢?至于南方,就更不可能了。除非…除非李自成的军队在北京迅速腐化,士气瓦解,这时南明朝廷派兵来攻,他抵挡不住,才有可能请满清军队帮他御敌。不过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个大胆假设罢了,李自成倘若真的遇到这zhong情形,也许更大的可能就是放弃北京,返回他的老本营陕西去。
“我也向陕西那边派去了许多探子细作,尽量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虽然不能zuo到十分透彻,但也对于李自成此人的xing子略知一二:此人有勇无谋,无shen谋远虑之策,越来越多的胜利也令他越发骄傲自矜;越是这zhong政治上短视的人,就越容易犯下选择都城和制定统治基础之类的错误,”
多尔衮缓步走向书架,目光在其中几卷厚厚的[资治通鉴]上停留了一阵,方才转过shen来:“无论是兵家还是为政者,均要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铭刻;同理也是如此:要想与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