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小皇帝福临早早地起床,由太监女们团团簇拥着装扮完毕,穿好八补朝服,
上东珠朝冠。被众人小心翼翼地扶持着上了明黄
的步辇。
只有少数几个人不这么想,他们正暗暗在心底里盘算着,希望越是这样越好。如果多尔此番无功而返或者不敌大顺军,遭遇败绩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他这个摄政王的位置很难坐稳了,这样他们才能等到之日,否则…
大玉儿的目光何其锐,当然瞧
来了小皇帝心底里的算盘,于是郑重地教诲
:“皇上已经七岁啦,好
坐朝地规矩,再过十年八年你就亲自治理国事啦。上。不要想到玩耍。不要随便摇晃,
也不要
动。不
摄政王和大臣们如何在你地面前行礼,你只望着他们。一动不动。你要记清:你是皇上!”
福临在大政殿的皇帝宝座上坐好以后,殿外开始奏乐。然后有一个文官赞礼,由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首,满、蒙、汉文武群臣向他行了三跪九叩礼。乐止,赞礼官大声赞:“平
!”
到了四月初七日这一天,多尔衮以摄政王名义,代表顺治皇帝,为兵事到太庙祭太祖武皇帝(努尔哈赤),焚化祝文。接着又向太宗文皇帝焚化祝文。两
祝文,内容完全相同。在这两
祝文中,第一次正式称多尔衮为摄政。不称辅政。祝文中这样写
:“今又命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代躬,统大军前往伐明。”这是以顺治的
气向太祖和太宗焚化地祝文,所以顺治自称“躬”从此,多尔衮地摄政王名义正式确定。
“儿明白啦,额娘你就放心吧!”福临有
不耐烦,因为从昨晚到现在。他母亲已经将类似的话说了好几遍,他听得耳朵几乎生茧,心中很是不忿:你还是把朕当成无知幼童,真是麻烦!
“你听明白了吗?待会儿千万不要失了皇帝的威严和统,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日可到;另外还可以调附近驻扎地两万汉军。这样一来,我大清此番可以
动联军人数共计十四万,是立国以来前所未有之规模盛况,如果这样都无功而返的话,那么我等就无颜再见列祖列宗于宗庙了!”
众人无不神凝重,自觉责任
已经非常
烈地压在心
,这份担
实在沉重异常啊!照睿亲王这般调遣,对于总兵力也不过二十万的大清来说,可谓是倾国
动,破釜沉舟,所耗军饷更是难以计数。倘若此番
军,师老无功的话,那么他们这些人就真的没有面目返回辽东了。
大玉儿站在旁边细心地叮嘱着小皇帝:“今天是大吉大利的日。你坐在宝座上。摄政王和大臣们向你行礼,你要一动不动,连一句话也不用说。该办地事儿,内院学士们和礼
大臣都替你办好了。千万不要自说自话,免得失了君王
面。”
但是不等福临想明白,忽然听见赞礼官大声赞:“皇帝陛下钦赐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敕印!…先赐敕书!”
睿亲王多尔衮刚刚站起来,赞礼官又朗声说
:
一位礼官员从班中走
,站在宝座前边,稍微偏离正中。另一位官员用双手从桌上端起一个盘
,上有用满、汉两
文字誊抄在黄纸上的敕书和一颗银印,端到读敕书官员的面前。赞礼官大声说
:“恭读皇帝敕书!”读敕书官员从盘中双手捧起汉文敕书,朗朗宣
“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跪下,恭受敕印!”随摄政王征的诸王、贝勒、贝
、公接着多尔衮,
照赞礼官的鸣赞,跪了三次,叩了九次
,山呼万岁。乐止,大礼方毕。文武大臣等,都在摄政王背后跪下。
望着小皇帝像模像样地坐在御辇上,由众人簇拥着远去,大玉儿仍然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她方才轻轻地叹了气,踩着
底盆,在苏苿儿的搀扶下款款而去。
“皇儿记住啦。”福临懒洋洋地回答。
“那也要十四叔把朕当皇帝才行…”福临小声嘀咕着,看到母亲严厉地目光扫来,他赶知趣地闭上了嘴
。
左边有一张桌,上边蒙着张红缎。一位官员站在桌
后边等候。大政殿内外,庄严肃穆。福临坐在宝座上,向下看着以摄政王为首的大清国众多显要人
跪在地上,他地情绪有
张,奇怪他们究竟在
什么,究竟什么东西这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