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不得不装作一脸春风,微笑着陪东海聊天。
“我绝对不是吹牛的,你别以为我小就什么都知道----我听到阿玛有一次跟额娘说,你不但和他小时候长得极像,连性子都是一模一样的,每次看到你,他就总忍不住想到自己小时候呢。所以说,我猜也能猜到,你八岁地时候也是和一般小孩不同,喜欢板着脸,不爱说笑,更不爱玩耍地。”
“哦?阿玛真这么说过?”东青还从来没有听过父亲背地里对他的评价,忍不住感了兴趣。
东海认真地点了点头“那当然,我要是骗你,我就变成小狗,整天对你摇着尾巴汪汪叫。”
东青陷入了沉思,他在琢磨着,父亲地这个只言片语,究竟代表了什么心态和想法?说是模样像,脾气和性子也像,那么究竟是代表喜欢,还是疑忌?
他忽然想起曾经在旧唐书里面看过几个片段,太宗纳隋炀帝女杨妃,所出之子吴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太宗曾这般评论过这个儿子“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
这个李恪除了身份是庶出之外,其他地方和他倒是有那么几分相似,也曾经得过父皇这样的评价,可他的结局如何?被无辜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遭受权臣陷害,乃至于最后身死名灭。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遗憾唏嘘。唐太宗那样厉害的一代英主,却在立储的问题上犯了糊涂,以至于出了武则天,险些灭亡了他一手缔造的大唐基业,这个前车之鉴,实在是极其血腥和残酷的。而父亲,会不会在将来重蹈这个覆辙呢?看父亲对他冷漠疑忌的态度和对东海非同寻常的宠爱,将来若正常择储,很可能抛弃他而选东海…
李恪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名望太高,才华出众,所以很多人不满意于他那庸碌无能的弟弟的李治做君主,想要扶他取而代之。为此,也给他招来了莫大的祸端。长孙无忌以阴谋将他陷害致死,以绝众望。而眼下看东海虽然小聪明不少,却不见半点勤奋好学的影子,更没有任何谨慎缜密的心思,看起来也不像块治国理政平天下的明君料子,将来会不会也…以李恪李治兄弟的例子来类比,联想到自己和弟弟身上,他渐渐惊悚起来。大概是天气闷热,他很快就出了一身汗,潮湿的衣服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忍不住地挪了挪身子。
东海见他如此,还以为他是不耐烦了,于是小声道歉道:“哥,你是不是嫌我话多太聒噪,不高兴了?要是这样,我就不说话了。”
“哪有,你胡思乱想什么,我听你说这么多话,就知道你的身子渐渐有了好转,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嫌烦?”东青立即醒悟过来,掩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