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章:歹意(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十一章:歹意

这几天运wu资前来赵家堡的商人开始增多。

两天前一个山东商人从宣大ma市赶了一千多touma匹过来,这可把赵岩吓了一大tiao,竟然一次赶了这么多的ma过来。也把唐正泽弄得有些手忙脚luan,连忙让人扩大的ma棚。

明代ma市以辽东最为重要,不过此时辽东局势糜烂,辽东ma市也随之不存,也就剩下晋商能在辽东弄到ma匹。

甘肃的ma市jiao易量也较大,那些农民军经常跑到西边的少数民族那里补充ma匹。

这批ma匹中上上ma有三百多匹,这些ma大多是从少数民族那里买来的,当前的价格也就是一匹上上ma四石米,三匹布绢,价格不到十两。

而贩卖到赵家堡,一匹上上ma能值24两,要是贩到其他地方,价格最高也就15两ding天了,前提是碰上傻子。

赵岩的镜子,就算是规格最大的,价格也不到十两。价格占得最多的不是镜面,而是镜框。

镜框如何zuo得更华丽、厚重、尊贵,若是在镶嵌一些什么宝石,成本会提高非常多,当然售价也会成倍提高。

将赵家wu资贩运到赵家堡,就能赚上一笔了,这银子是以镜子来jiao付的。一面最大的镜子的进价是12oo两,就能省去一bu分,再转而卖chu去,起码能卖到2ooo两。

一开始敢大量进购玻璃镜的也只有山东的几个资本雄厚的大商,其他那些资本弱小一些的商人则在观望。

消息灵通的商人已经得知,赵家的琉璃镜在扬州卖得火热,两淮盐商攀比之风再次上来了,嫁女、迎亲必然要有这琉璃镜。

扬州可以说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两淮盐商的财力绝对是天下之最。

因此扬州也成了那些获得资格的山东大商争夺得最激烈的地区,但互相之间又保持着默契,绝对不将镜子的价格降到2ooo两之下,更多的还是从宣传、包装上进行竞争。

一些大商脑子灵活,看到了玻璃镜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镜框的档次不一样会影响价格的不同。

因此一些大商将赵家zuo的镜框弄掉,然后自己zuo档次更高的镜框。

寓意,题诗,刻画。

把一面面镜子弄成了jing1致的工艺品。

至于弄坏镜子方面他们倒不担心,赵家在玻璃的侧面zuo上了数字记号,三个月内如果运输时损坏,可以拿着破碎的镜面回去换一面。

这让那些商人一直以为赵家能修复破碎的镜子,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这玻璃镜的造价应该是很高的,没有人会zuo亏本买卖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能hua很少的钱把破碎的镜面修复完整。

赵岩也知dao这些商人的动作,干脆拿chu镜面卖给他们。但自己在卖玻璃制品的时候,绝对不卖平板玻璃。

在任何时刻,赵岩都没有一点低估明代人的智力和模仿能力,要是自己卖平板玻璃的话,估计不chu一年就会冒chu山寨玻璃镜了。

不仅在扬州,在京城也掀起了一场风chao,朝中的大佬们一般都不买这镜子,但收礼却喜huan收这些玻璃镜,一面摆在大厅里摆阔,一面自己梳洗用,x面小妾用。

没人送礼的,那就自己买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