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八章(3/3)

的百姓欢天喜地的收割着农田中的麦子,麦子的地租只有三成,对于这些大多贫无一物的百姓来说。无疑是天大的福音。

交了地租之后,每户还剩下十多石,足够家中的口粮了,入秋后还能收上红著,又是一比收入。

当然光靠种地还是不能富裕,因为每个人的农田并不多,只有三十亩罢了,想要过上好日子,那就得努力参加练,在乡勇大比中拿到名次。

或者专心学习养马技术,养出一匹合格的战马,扣除成本赏银二两。家中的妇人还可以到纱厂、织厂做工,每月也能拿到一两的银子。

对于那些青壮来说,若是能进到入军中当兵,每月可有二两银子呢!伙食、服装之类的东西都是军中提供。比种地的收入高得多。

在军中只要认真学字,奋勇杀敌,就会得到升迁。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人升迁了,升迁后饷银自然也高得多。

每到夏收,营中的士兵去往年一样,下地帮助百姓割麦子,宣传部的文吏则乘机宣传军民一家亲的口号,士兵们喊着号子,热火朝天的在地里抢收。

唐正泽很快给赵岩呈上了今年夏收的成果。今年冬麦产量达到将近两百万石,每亩平均收获了将近两石,一般来说,北方的冬小麦每亩只有一石的收成,绝对是大丰收。

去年开挖了各种水利,加上农业部成立了一个农业小组,专门总结小麦种植技术,并且向许多老农虚心请教,总结出了许多作用十分显著的技术。

“收上来的小麦达到的万石,另外秋收时我们估计能收上的亿斤红著,听乙斤玉米,这些过剩的粮食恐怕不好处理,玉米还好说,储存起来较为容易,不过那红著唐正泽忧虑的说道。“化亿斤红薯”赵岩听了后也为之咋舌,当初只想着多种点粮食,没想到却造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后世,像土豆、红薯这种东西,一般会集中大量种植的都是一两个县,这一两个县的产量加上各地零星种植,就够供应全国了。

这么多的红薯怎么处理呢?想了一会。赵岩问道:“现在我们招到的流民能吃掉多少红薯?”

“山东这边又招到了巫万流民,正在莱州屯垦,这些人也不能全吃红著,否则青壮的体质达不到标准,最多也就消耗掉一亿斤,颍州那边的流民妈万,邯郸强万,两亿斤顶天。”唐正泽说道。

“商行方面处理掉心乙斤应该没有问题。”赵全这时想出了个法子“红著处理不掉的原因主要是运输不易,不过我们可以多招募些劳力,把这些红薯运到各地销售,按照运费的价格就好了,这样我们也不亏本,我们小规模的施粥还可以,若是大规模的施粥,恐怕会惹来非议。说我们收买人心

赵岩所做的本意,并非是收买人心,只是想多保留一些民族元气,他不希望抗击满清的最后,看到的是一个萧条动乱的天下。

“嗯!有了,可以把这些红薯拿来酿酒,还以做成地瓜干销售到各地,另外还能做地瓜粉,实在处理不掉,就丢给圣上去处理吧”赵岩突然灵机一动,心里想到了办法,白送出去都难处理,那不如拿来做成商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