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良的装备,更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纪律,让卢象升最为震惊的是。第三营的士兵竟然人人识字。
卢象升经常看到一些士兵在休息的时候。拿着枝条在地上练习写字,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一个三等兵还骄傲的告诉他,他已经学会看字典了,回去后就能晋升为二等兵。这场仗若立了战功,他就便能晋升为一等兵,挂把总军衔。
晋升为一等兵,不仅军饷增加,而且只要部队扩编,随时都有可能被升任为排长,若是战功耀眼。人手紧的时候,直接胜副任连长也有可能,转正为连长的时候,就会上奏兵部,挂百户军衔。
晋升为副连长,则挂千户军衔,晋升营长也挂千户军衔,随着全营的战功增加,营长的军衔也会上升,第三营成立得较晚,平时也就在各地剿匪,之前未参加过大战。所以营长李然目前也只挂着千户的军衔。
目前登莱军中军衔最高的莫过于招抚而来的翻天猴韩胜,赵岩给让钱志怡给他申报了个参将之职,不过此人此刻正在新兵营担任连长,连作战资格都没捞到,算不得数。
赵勇、王文岳、林毅三人。最高的是林毅,骑兵营参战次数最多,军衔已经蹿升到了游击将军,而赵勇和王文岳二人,目前军衔还只是守备。
三人虽然军衔不同,但在军中的地个却是不相上下,全军上下并不是太注重军衔这一方面的得失。
卢象升从李然那里得到了所谓字典的东西,只见那字典里面的字都有拼音标注,拼音下面是字意解释,还有几个白话文的例句。
在李然的讲解下,卢象升也认识到了拼音这种东西的好处,只要学会了这种辅助方式,再学会一些常用字,就能拿着字典自学。
至于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变动上,卢象升也未感觉有什么不妥,首先明末的书面文字,已经开始夹杂着一些白话文的影子,只是没有点明罢了。再则让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士兵学字。太复杂了确实不妥。
这些士兵不仅会认字、写字,而且皆是知晓大义。卢象升问他们为何而战时,他们夫都回答:为民族而战!为家园而战!犯我汉者。虽远必诛。
凡天下着汉人衣冠者,皆为同袍,皆为兄弟姐妹。
如此言论,让卢象升也不由心生澎湃。
知晓大义,必不畏死。若练如此精兵十万,何愁辽东不平?
张献忠被连追五天。手下人马只剩数百。狼狈的从四”栈道跑到了汉中。第三营因军粮不足,方才停止了追击,掉头返回湖广。
一路上卢象升像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一般,开始探究登莱兵马的练兵方式,李然却是很乐意为他介绍。
这次进剿八大王张献忠,竟伤亡三百余人,将近一个战斗连被打残,阵亡的就达到一百多,军医报告说,可能有三四十名伤兵救不活,阵亡数字还会进一步上升。
李然却是不知回去后该如何向大人交代。只好着卢象升向大人写信解释一番缘由,希望能不被责罚,卢象升名义上乃是登莱军的当头上司,说话应该还是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