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政治宣传,也就是到其他各省去宣传山东政府对百姓的种种好处。
在上层阶级集体仇视赵岩的时候,下层阶级却是集体的渴望赵岩能够执掌天下。
情报部在各省不断的宣传山东政府的种种好处,让各省百姓都对山东政府管理下的生活十分向往。
不用缴纳各种杂税,不用担心吏员破家,不用承担徭役,娃儿上学还是免费的,看病就医也是免费的,愿意移民的话还有给几百亩田产。
那是什么样的好日子啊?
情报部的宣传非常全面,不仅仅是靠情报人员去宣传,而是动员所有在外省的山东人员进行宣传。
特别是那些工程队,在他们的宣传下,许多到工地做工的百姓,都心向山东政府,因为山东政府可以给他们创造梦幻般的生活。
特别是施行农业税改革法的五个省,在官府的宣传下,以及官府的行政作风上,让这些省的百姓都支持着山东政府。
无论那些地主如何煽动,就是没有多少人支持他们。
此时的山东政府可谓是民心所向,崇祯和那些地主不论怎么闹,也闹不出什么结果来。
这次事件后,前来山东就职的文人少了,但来的无一不是看准了大明朝已经不行了的文人。
天下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与其抵抗,不如去适应。
这些文人许多都是看到了民心的变化,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就算是山东政府不得天下民心,就单单在山东的民心就足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五省农业税改革,实则是一次生产资料易手的过程。
四川八成的土地都落进了赵岩的手中,这些土地分给谁,却是一个需要好好琢磨的问题。
几十亩几十亩的分给个人显然是不行的,那样不过是造就一群中农而已,根本造就不了中产阶级。
天下土地那么多,把人困在几十亩地上有什么好处?但土地给谁,这就得有分寸了,赵岩觉得,不能把土地给那些品格低下的人群。
第一批退伍军人的土地已经划定了,每人五百亩地。一个个都奔赴田亩所在州县,当他们的农场主去了。
在手上的土地如何经营,这一点上赵岩选择了把土地留在手种,依旧由原先的佃户耕种。
等以后再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是需要门槛的,首先在生产上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这需要进行培训,其次在农场主的道德、品格上也有要求,最好是在文凭也够高。
这就像后世的美国佬的农场主都是大学毕业的一样,只有高文凭的农场主,才懂得如何更好的运营一个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