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80章:圈tao(3/3)

前在粮食战略储备的情况下,东北和朝鲜的玉米都运到了关内,分散到各地储存了起来。

在赵岩大搞军事改革,以及粮食储备的时候,秋收也在慢慢临近,山东政府暂时停止了对江南地区的蚕食。

各地宗师王孙,乌衣子弟,官绅士子在决战即将到来的之际,纷纷前往畿辅地区…真定府

此次决战之地在真定府以南的封龙山,谁都不知道这是赵岩下的阴招,以为京营在这场决战中必胜,不由一个个欢欣鼓舞。

相比之下,山东地区的气氛不是那么热烈了,百姓对此十分担忧。万一输了,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还有什么地方比的上山东政府治理下的地区好?

若是东南地区还好,那里本就是富庶之地,官员花钱买到官位,只要收上定额赋税即可,就算是私派,平摊下去的话,每户人家也大多可以活。

而西北地区就惨了,本就不是富庶之地,朱元璋定下的定额没有太多的增长,而地方官员到任后,不仅要把买官的本钱收回来,而且还要赚上一笔,因此私派下去,简直就是不让人活。

大明的流贼之所以爆发,也绝非偶然。

明庭收税是用三包九赔的制度,这户人家跑了,拿了甲里一起赔,甲里全跑了,那就保里赔。三包过后,就是九赔了,九赔的意思就是亲戚九族来赔。

所以自天启年间起,西北地区就经常出现一个村里的人跑光了,把几十石的粮食压在一个人头上的现象。

而且这种制度极易引起连锁反应。

即一个人跑了,其他九户人家赔不起,九户人家也一起跑了,九户人家跑了,其他九十户人家赔不起,九十户人家也跑了,那这九十户人家的亲戚赔不起,也跟着跑了…

大明是一个两面性的国家,中东部较为安定,西北部较为动乱,尔后又传染到中部,中部地区的百姓也过得并不怎么好。而东南地区的百姓过得最好,流贼在东南地区没有生存土壤。

而今,山东政府治下的百姓根本不用被饥寒所困扰。

山东政府治下没有太高的农业税,也没有任何私派,更无任何徭役。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除了平时参加操练外,基本上官府不会勉强他们做任何事,而操练还有给伙食的。

山东地区的农民,最少都有一畹地(三十亩),更多的则是五十亩,种出来的粮食都能把人吃撑着。

而且粮食卖了钱,也没什么地方用。

除了买些生活用品和盖房子外,基本上没什么需要支出的地方,几乎每户农民三天两头都有肉吃,以及跻身为中农、富农之列。

赵岩在山东的农业改革上也不是太急,反正现在是第一代人,等第二代人接受了教育后,自然不会愿意再把自己终生托付给几十亩地。

那些没有地的百姓,则能在城里很轻易找到一份工作。城市里的生活远比农村要丰富,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田产。

若不是技术工的话,干的多是体力活,累是累一点,不过工资也蛮不错的,最低工资已经提至1。5元了,绝对是衣食无忧。

而老弱病残都是政府直接赡养,只要活不下去,都可以去救助站。而各地救助站的资金,大多用的是商人捐献的资金。

赵岩治下的人心可谓是十分心齐的,山东政府也迅速在山西、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得到百姓的认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