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九章家书(3/3)

他原本是内江东兴县人氏,老爹原本是7“的个地垂十仲,家中殷实,换在二十世纪算得卜是门高层资产阶级了。只不过他是庶子出身,在家中地位不佳,并且母亲去世的早,余老爷的正房夫人对自己很是刁难,所以一怒之下从戎投军了。

后来辛玄革命的时候,余老爷在前往县城准备打点熟人的路上,被一伙暴乱的新军拦路抢劫,而且还暴打了一顿,回去之后便一命呜呼了。

要说余少阳家中的兄弟姐妹。倒也是有几个,前清时期一夫多妻制到现在都还流行。余老爷当年又有钱,过了几房小妾自然不在话下。

而这“愚兄文华”正是余老爷正房夫人的独子余文华。既然是嫡系独子,家中地位自然不用多说。为了好好培养余家嫡系的苗子,余文华少时便被余老爷送到省外念书,据说念完书之后还不肯回来,继续到上海、香港等地游学而去了。为了这件事,辛玄革命前后那段动乱的日子,余老爷和正房夫人没少担心。

余少阳看到这封来自兄长的信文,到是更加惊疑了,话说旧社会的家庭里嫡系子弟与庶出乎弟的关系是很不好的,怎么这位大哥还有空给自己写信了?他没有多想什么,反正现在自己从军了,而且还当上了连长,家里说白了就是一个地主而已,能把自己怎么样?

当即,他拆开了信文将内容读了一遍。

看来余少阳这位长兄还真是读了不少书,整篇文章都是文言行文,偶尔还能冒出几句英文,让他读起来真是费了不少的劲儿。这篇信文是用钢笔撰写的。而且既然还有英文出现,那么不难看出余文华受到西学的影响不浅。

信文大致说了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余文华在外游学已经学有所成,现在返回了家乡,忽闻父亲去世,悲恸无比,决心守孝三年。

只有第二个意思。那就是余文华还希望余少阳也返回家中,为父亲披挂戴孝,并且兄弟阔别许久,愿意聚会叙旧。

虽然余文华受到了西学影响很大,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前清时期遗留下来的读书人,一些陈旧的东西还是沾染的多了。

信是从内江发过来的,但是很显然这叮,时代的邮政系统并不发达,所以信文是派到资中县,然后再从资中县这返回来送到了余少阳手里。

余少阳沉思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四个月之后,四”爆发的讨袁战争,重庆与成都地正面开始交锋。这次战斗是熊克武先主动进攻。而重庆要打到成都,必须经过内江。到时候余少阳的老家十有**会被卷入战火之中。

想到这里,余少阳心中渐渐有了几分迟疑。究竟要不要去搭救一下自己家中的亲戚们呢?虽然昔日他在家里的待遇并不是很好,但是好歹余老爷曾经照顾过他,而且就算再有多恨,毕竟血浓于水,亲情还是很珍贵的。

他估摸了一下。反正现在银山镇这边没什么事,每日练交给下面的军官来执行就可以了,自己倒是可以抽段时间一趟内江。更何况内江距离银山镇也不远。骑马也就十多个小时的路途而弘

当即,他就写了一封回信,表示自己三天之内会返回家中。

第二天一大早,余少阳先前往了资中县营部,向刘湘解释了家中出了一些情况,想要请了几天假期。刘湘自从从戎以来,几乎就没有会过家,但是他考虑到余少阳的家在内江,不算很远,于是就批准了请假,甚至还很大度的没有限制期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