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康格先生,很荣幸再次见到你,还有您,丽的太太。”孙元起把
心递给康格太太,然后和康格先生
情的握手“非常
谢上次您对我的帮助。”
后,康格先生送了15块鹰洋,丁韪良先生也给了10两银。平日生活,除了手工业品较贵外,
却极为便宜,但孙元起最大的开销就是
。所以一个多月后,手里10两银
没动,鹰洋还有1块没
完。现在再加上40块大洋,居然是小有家资。
孙元起也想知这个问题的答案,
睛望向康格先生。康格先生耸耸肩:“已经寄给《science》了。因为邮件要穿越太平洋,估计还要再等上一顿时间才会有消息。”
康格先生倒是很直,没有推脱,问
:“大学开学了么?报纸上说,还有段日
呢。”
“太太,您可以叫我York。”孙元起怀疑康格先生也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了“是我写的一篇论文,关于镭辐的
线的。”
好在康格先生家不远。了门铃,
来的还是那位黑人嬷嬷,孙元起笑着打招呼:“非常
兴再次见到您!”
月前去过一回东民巷,这次倒是轻车熟路。但这回大清兵勇神气起来,看见穿长衫的孙元起,提刀端枪的就过来围住。好在之前有所准备,拿
了丁韪良
的、盖有“京师大学堂”关防的路单,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没有任何纰漏,只好挥挥手放人。
国的那些大兵对于清国人检查同样很仔细,不过这回可不比上次,路单儿货真价实,完了也顺利过关。
“是的,谢谢。”说完,在沙发上落座。
“听上去很有趣。”康格太太兴趣盎然“那么,York,你的论文发表了么?”
康格太太全名叫sarahPikeconger,跟康格一起来到北京的,上次孙元起来的时候却没有见到。康格太太在中历史上倒是小有名气:她曾先后见过慈禧太后九次,并撰有《北京信札…特别是关于慈禧太后和中国妇女》一书。
“谢谢。”孙元起礼貌的回答,然后掏
准备好的15块鹰洋,放到桌
上“这是上次借康格先生的一笔钱。因为工作后拿到了薪
,所以就先还上。至于先生的善良和友情,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坐下来说吧。喝些什么,茶还是咖啡?”康格指着沙发说。
说到帽,孙元起有个一直很
痛的问题。刚到清朝的时候,
非板寸,过了一个多月,又长了一寸,偏偏不敢
门找理乏傅剃
。大夏天的,
发长,还得扣着
帽
,拖着条假辫
,
上都捂
痱
了。还有,刮胡
也不方便,只得隔三差五的,用买回来的剃
刀,自己对着镜
慢慢刮,即便这样,下
上还是好几
…
康格一家看见走客厅的孙元起,都站起
来。康格先生微笑着伸
手说:“下午好,年轻人,我们又见面了。”
“大学没开学,是好心的丁韪良先生替我在中学谋了一个职位。”孙元起回答。
康格太太打开心盒:“您带来了
心正好派上用场,它们看上去非常
味。”
康格先生说:“对了,我应该向你说声对不起。我想我们都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刚到北京不久,以为‘京师大学堂’的名称可以威妥玛拼音书写,写成‘nationalKingshimuniversity’。近日才知
,通常译作‘Metropolitanuniversity’或‘ImperialuniversityofPeking’。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您论文的通讯地址是
国驻华公使馆,收到回信应该没有问题。”
周六的下午,孙元起拎着老佟买的一盒心,带上15块鹰洋,穿着长衫、布鞋,
着帽
去拜见康格先生。
“丁韪良啊,我见过他,那是一位善良的神父。”康格太太了一句。
在二
了
国公使馆的院
,孙元起立
把帽
摘下来:自己受罪不说,路过的外国人
光也不太友善。没成想,摘了帽
,瞅过来的
神更多。
黑人嬷嬷先是一愕,不过这个亚洲人的和短
发立即让她回忆起来:“哈…,你就是之前的那个亚洲人吧?快请
,康格先生和太太正在喝下午茶呢。”
两人相对一笑。康格太太则有些迷惑:“论文?年青人,你写的论文?关于什么的?”
黑人嬷嬷在一边说:“年青人,还是上次的卡布奇诺么?”
“这可能源自我的误导。”孙元起倒觉得自己可能最先说“nationalJingshiuniversity”这个名词“Kingshimuniversity也是个不错的名字,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