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七历代圣贤能作述(2/3)

孙元起听得半懂不懂的,索坐下来,听他往下说。

孙家鼐看了他一,继续说:“百熙,你知溥通学是哪十门么?”

到了正堂,孙家鼐正坐在左首的太师椅上喝茶,见了二人前来,站起来打招呼:“冠西兄,你总算来了!快坐,快坐!百熙,你也坐。”

孙元起可不敢虎,规规矩矩的鞠了个躬,然后在丁韪良下首坐了。

“先不要说谢。”孙家鼐抬抬手,慢慢的往下说:“溥通学十门是经学、理学、中外掌故学、诸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学,乃大学堂所必学。俟溥通学既卒业后,每学生各占专门学之一门或两门。”

孙元起现在算是彻底知,这两个老儿火急火燎找自己,原来是慈禧老妖婆突然着要开大学堂,一时之间,大家都有些措手不及。这不,格致学没教材,就抓着自己了。

孙元起只得又站起来:“我…晚生不清楚…”

“经学、理学这些,课本都是现成的。”孙家鼐啜了茶,继续说:“唯有这初级格致学,上海编译局因前段之变故,尚未开译,故并无合适之教材。太后命近日开学,开学而无教材,作为格致学之教习,不知百熙何以授业解惑啊?”

孙家鼐先是和丁韪良寒暄了一会儿,才对孙元起说:“百熙,这么多日,怎么不来拜见老夫啊?”

孙家鼐本就没指望他能回答,自顾自的说下去:“学生之成就与否,全视教习,教习得人则纲目毕举,不得人则徒糜帑,必无成效。大学堂之设立,惟在实事求是,是必不可如教习庶吉士、国监祭酒等之虚应故事,宜取品学兼优、通中外者,不论官阶、不论年齿,务以得人为主,或有总理衙门大臣保荐人才可任此职者,请旨擢用…老夫举荐的格致教习,便是你!”

“孙大人在么?”丁韪良的官话绝对称得上标准“你去通报一下,就说丁韪良求见。”



“哦…,是这样啊。”孙家鼐沉

好在也巧,孙元起随就带着一教材,正在后椅上的包裹里放着呢。本来是准备给前理老师丁韪良的礼,现在只好借献佛了。便从包裹里取三本书来:“回禀大人,晚生随携带了一教材,正要呈阅…”

孙家鼐不置可否,酝酿了一下,才说:“昨日,太后颁下懿旨,着大学堂尽力筹办,最近要择日开学。”用睛看了二人一下,又接着说:“据以前拟定的《大学堂章程》,大学堂先开溥通学。溥通学共十门,其应读之书,皆由上海编译局纂成,无论何学生,三年之内必须将本局所纂之书全卒业,始得领学成文凭。”

前打个千儿:“丁大人好!”估计这外国老经常来,况且,他这模样也忒好记了。

倒是丁韪良在旁边了一句:“他在国呆得久了,浸学术,倒是不会和人应酬了!”

孙元起立给他鞠了个大躬:“谢谢大人!”

门卫起站在一旁,伸手了个“请”的手势:“孙大人一直在等您呢,您老快请吧。”然后再前面引路。丁韪良也不多让,迈步就走。孙元起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跟着,等绕过影,偷打量着府第的布局,并没有雕梁画栋的哨,更多是一朴素的庄重。

孙元起这下明白了,情这溥通学就是全校必选课,专门学是专业课。

孙元起本来正在打量中堂和对联,听了他问话,忙的立起:“我…大人日理万机,晚生没什么要事儿,不敢前来叨扰。”孙元起觉得这样说话实在别扭,还是和丁韪良说话省力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