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事。麦吉尔大学的同事,尤其是我本人,对于你非常兴趣,衷心希望你能
空前来任教,或者讲学。你的意见呢?
门捷列夫先生。
现在,我要把这本论文分别寄给了各国的理学会和化学学会,虽然它目前还是寂寂无闻,但它引起的轰动效果是可以预见的。其中,有五本是给你的,作为作者,你可以修改我们在印刷所造成的错误,以便我们再版时
行修订。
不过,一些阅读过你前两篇论文的评论家,在看到你的这本小册时,对我说:“YorkJohnson无疑是一名优秀的青年
理学家,如果每次他的论文都只写一半,而不加上他奇幻猜想的话,我会毫不吝啬地把‘优秀的’一次换成‘最优秀的’。”这很有趣,不是么?
卢瑟福
我觉得,我把你的论文珍藏并独享是一犯罪,是对自然科学界的严重犯罪,它会阻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传播,也会掩藏你那无与
比的天才的光辉,必须让它与众多的学者和
好者见面。我确实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在没有征得你同意的情况下,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它全
印刷
来,虽然我对你论文的后半
分还不太了解。在此,希望你能原谅我的鲁莽。
你的,
孙元起读完这段评论,有些没心没肺地笑了:这群严谨的德国人还真是可!可谁能想到,在另一个世界,普朗克首先提
能量
的假设,普朗克是德国人;随后,
因斯坦又提
光量
的假说,
因斯坦也是德国人。
又拿另一本杂志,是《科学人》,里面有记者采访卢瑟福,卢瑟福在介绍最近
理学发展时,首先提到了IPRT的YorkJohnson,认为他是一位年轻有为且富有创意的
理学家,
了很多开创
的工作。
好了,不打扰您宝贵的科研时间。代我向尊敬的康格先生问好。
这薄薄一本书,拿到手里,却觉沉甸甸的。
1898。5。20
Ps:我看到最新一期《science》上你的论文《辐度与光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非常
。不过,评论家们似乎又找到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孙元起放下信,在包裹中果然看到五本书,正是麦吉尔大学版社
版的自己的论文,封面上写着“[china]YorkJohnson”打开看时,论文前半
分,几乎每一页都有卢瑟福的脚注。在第一
分的最后,还附上了卢瑟福所
实验的实验报告。后半
分,卢瑟福则几乎一字未动,想来是他对“论文的后半
分还不太了解”的缘故。
…我们注意到,中国的理学者YorkJohnson在过去的一年中,对原
结构的探讨
了有益的贡献。他的实验设计巧妙而实用,实验结果则严谨而细致,对铀辐
线和α粒
散
的实验研究,展示了原
的内
结构,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里顺便提一句,YorkJohnson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乃至远东研究
理的第一人,他改变了我们对远东学术界一向贫瘠和毫无建树的看法。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到另外一
,Johnson这几篇论文,前半
分都是如此的Elegant(优雅的,雅致的;优
的,
尚的;讲究的),让人无法挑剔;但后半
分,则是如此的Fantastic(空想的,异想天开的;奇异的,古怪的),通篇是没有理论基础和实验证明的主观主义猜想。我们在此严肃指
:
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不需要空想和幻梦,那是小说家和诗人的专利。…
卢瑟福寄来的东西,还包括好几份报纸和杂志,上面有对卢瑟福的采访,也有学者对孙元起论文发表的评论或后续研究等等。随便打开一本,是德国《理杂志》,里面有一页被卢瑟福加了书签儿。翻到那个位置,文章是德文,看不懂。好在卢瑟福非常细心,似乎知
孙元起没学过德语,已经把其中的要
用英文写在了书签上:
期待您下一篇论文的发表。
大致翻了一下其他的报纸,并没有什么新鲜,便把信件、报纸、期刊¢本都收拾起来。准备给卢瑟福写回信。不知是因为对《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