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以前买嫌钱少,现在却是嫌少。”王国维边说边笑。
边的张元济也笑着说:“要说我们读人啊,还真盼望着这种钱多的生活。最贵的,要么是宋元刊本,要么是海内孤本之类,图馆有一些作镇馆之宝就行了。毕竟我们建图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使用,而不是收藏和猎奇。说到学生使用,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常用不能只买一套。否则一个学生借了,全校学生都等着,这不行。”
王国维点点头:“菊生先生说的是。”
“菊生先生说到图馆建设,我觉得可以分两步走。”孙元起有个想法“第一步,就像张先生说的,要满足在校师生的使用需求,这是基础,是短期目标:第二步,我们要把图馆建成全国的文献中心,就好比当年的天一阁。这里面的文献,不仅仅要包括经典典籍,还要包括方志、族谱、小说、戏曲、信、碑帖拓片、动植物标本等等。在西方文化侵袭下,中华文化面临一次挑战,有些传统的文化知识会随着时间而流逝,我们要借助这个机构,尽可能地保存这些发发可危的宝贵财富。”
“说的对!”王国维一击掌“而且我大清民间草野很多士子,有奇才异能,但不为世俗所知。像黄仲则、郑经巢,只是颖出于囊的少数。如果亡佚了,确实可情。我们把他们的著作拨集起来,并传之后世,功德不亚于哺遗孤、葬枯骨!”
张元济也道:“这样也好。但凡能有所著述的,谁不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藏诸名山,传之后世?等下期学报,就在面刊登新闻,说我经世大学图馆收藏各种诗文集、族谱、方志等。保证会有人寄来自己的集子!”
“好主意!还可以在全国的各大报纸刊登广告,我们可以付相应的价邮资。”孙元起加了一把失。
这时候车的搬完了,一早候在旁边的老赵走来:“老爷,搬完了。您看…”
“都搬到屋里啦?”孙元起问道,从身掏出一沓早已备好的小额银票,递给老赵:“那你去把车钱给人结了。跟着去西北的保卫,每人发五两银子,各自回去休息。再去跟食堂说一声,今晚加餐,大家放开随便吃。”
老赵接过银票,应声去了。孙元起这才回过头,对张元济、王国维说道:“如果你们二位没什么事的话,陪我去看看那些才运回来的?这此可都是地方官员孝敬我这个钦差大臣的,一准儿差不了。估计我这一趟搜刮,西北的天都高了三尺!”
说得三人一齐大笑,抬步往成蹊馆图室走去。
新运来的图都放在桌子,足足堆满了七张大桌子。孙元起介绍道:“这里面,很多是方志、碑刻拓片、地方名人的文集,也有不少珍稀善本。不过,我是外行,看不出门道来。你们二位都是专家,给我这个门外汉说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