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03~105(5/6)

之一炬。而且,即便是《圣经》,也只能抄写在羊皮纸,而你们已经学会了造纸用纸!不过,你是如何发现它们的呢?”对于发现过程,孙元起不是很清楚,也不想多说,只是简略地介绍道:“这些东西原本藏在我国西边一个偏僻的山洞中,最近刚被人发现。”“为什么藏在山洞里?”薇拉更好奇这个问题“是因为这此资料很宝贵?还是因为战争?或者说,有人迫害那些佛教徒,所以他们把经藏了起来?”孙元起刚想说不知道,眼前忽然晃过六七年前老终看见侧纸满脸抽抽的表情、以及终文楼里那染血的图,语音中带着浓浓的感情:“那是因为我们先辈爱惜字纸,即便是写完的纸张、用破的籍,也不会随便丢弃,要么把它们送到庙里恭敬地焚化,要么把它们珍藏起来。这此文献资料,就属于后者!”“你们中国人真是珍爱文化啊!”薇拉感喟道。“不是“你们中国人”是“我们中国人,!”孙元起笑着纠正道。看小念祖伸过手,想触摸那卷《大乘密严经》,孙元起连忙小心地把它卷了起来,仔细放进箱子锁子起来,然后接着说道:“等儿子长大了,自然有他看的时候!祖先的文化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就要把宅更好的传承下去,这才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见敦煌遗已经全部到手,孙元起心中大石头顿时落地,这一晚,饭也香甜:这一夜,梦也香甜。第二日晨起,便让老赵找些人手,把屋里的箱子运到终文楼中。只碍着这些文物是以钦差大臣名义取来的,不说学生们难以觐面了,便是普通老师也是不知道的。当然,图馆里多了这此宝贝,如何瞒得住王国维这个当家人?等他打开箱子,看到里面一卷卷尽是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经卷,眼睛都直了,盯着纸面再也挪不开,心跳似乎都有骤止的倾向。以后的数年时间里,只要不外出,每天他都躲在终头楼里,整理研究这一历史瑰宝。这也造就了他后来“国学大师”的莫大美名。作为国学小白,孙元起感觉把敦煌遗送进图馆的那一刻,自己的重任就已经完成,剩下工作自然有王国维、罗振玉这此学看来做。而且他外出两三个月,手头事情积累了一大堆,而最先要处理的,就是经世大学第一届学生的毕业事宜。在四年前,经世大学招收了第一批三十余名大学生,当时只有数学、物理、化学、电子四个系。一转眼,四年时间过去,这些学生也到了毕业的时候。按照计划,论文答辩和毕业典礼应该在六月底、七月初举行,不过那时候孙元起还带着一票人在大西北晃悠,张元济、罗振玉等校领导都是科举出身,对于理工优若隔山,自然无法主持答辩。由其他理工教室,比如爱因斯坦、米列娃、德里克等人主持,似乎又不够正式、不够隆重,学生们也不着急,只说等孙校长回来。现在孙元起既然回来了,自然事情就不能再拖延。作为自封的经世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孙元起认真参加每一位学生的论文答辩。经世大学的论文答辩可不像后世高教大跃进时候那种走走过场,而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小时以的时间,要把自己的观点讲透彻,还需要解答老师和同学的问询。好在学生们都准备得非常扎实充分,写出的论文多多少少有一点创见,而那些毕业设计也充分发挥了国人的聪明才智,比如李国秉的电子雨刷,就可以用在将来的汽车。在答辩的间隙,孙元起主动向这此学子询问他们毕业后的打算。除了少数几个像潘咸那样铁定心肠准备留校攻读研究生的,更多人是一种迷茫。是的,迷茫!这今年代能来经世大学读这四个专业的学生,几乎对科学都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爱好。在学校里面,他们学习知识、讨论学术意气风发,无忧无虑。等他们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才发现现实只有结婚生子、养家糊口、做官经商等刻板的生活,丝毫寻不到做学术的环境。在社会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所以他们迷茫!突然发现自己四年所学毫无用处,所以他们迷茫!治学的抱负在冷酷的现实面前退让,所以他们迷茫!在这今年代,社会需要官吏、暮僚、商人,也需要农民、苦力、新兵,就是不需要一个懂太多科学、专心钻研学术的人所以他们迷茫!考虑良久,孙元起向他们提出三个方案,希望这群学生能在其中做出自己的选择:第一,如果有志于出国深造,学校负责向外国名校推荐,并全额资助学习生活费,要求只有一个:学成回国之后,要在经世大学工作一定年限。第二,如果想深造又不想出国经世大学研究院欢迎大家来就读,也会有相应的补助。第三如果想工作,目前经世大学大、中、小学都缺乏教师,可以留校任教,保证薪水从厚:如果不想留在京城,学校也可以负责联系其他各地的学校。经过几天的慎重考虑一半左右的学生选择了工作、任教,还有近半数的选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