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二一一底事昆仑倾砥zhu(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二一一、底事昆仑倾砥柱

二一一、底事昆仑倾砥柱

杨度有些好奇:“你怎么知dao韶山冲?去过?有亲戚故旧在那里?”

你说,我会告诉你韶山冲是太祖爷的诞辰之地么

孙元起掩饰dao:“有个学生是那里的,你一说湘潭,我就记了起来。对了,你听过韶山冲有什么奇人异士没?”

古代可没什么义务教育,家境宽裕点的父母让孩子上私塾,读点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启蒙过程也是个残酷的筛选过程,只有极少数肯吃苦、有悟xing、爱读书、记忆好的聪慧少年,有光宗耀祖的希望,才能接受家ting乃至家族的重点培养,获得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机会,接chu2更高shen的《四书》、《五经》。

可以这么说,古代能接chu2到《四书章句集注》的贫穷读书人,无一不是天资聪慧之辈,和今天能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差不多。如果侥幸考中秀才,不得了啦,丝毫不亚于现在谁家闺女儿子考上清华、北大,绝对享誉一方!

只要是中国人,应该都知dao太祖的生日是1893年12月26日。如此算来,太祖yan下已经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后世十五六岁,应该正在上高中;清末民初,普通人家的孩子才勉qiang小学毕业。不过既然是开天辟地、横扫一切niu鬼蛇神的太祖,自然不能以常理度之。

后世mao粉是怎么评价太祖的?抛开政治、军事不说,诗词¢法、哲学、文章无一不冠以“大家”称号。这样妖孽的人wu,怎么可能寂寂无闻呢?别说数十里之遥的姜畲,恐怕在湘潭也是名声大噪。

杨度闭上yan睛想了几秒,摇tou答dao:“没听说。”

“没听说?”孙元起有些吃惊。

杨度沉yin片刻,很肯定地回答dao:“确实没听说过有谁!”

倒不是杨度孤陋寡闻,而是太祖青少年时读书本领确实太一般。他九岁开始在家乡韶山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启蒙教育,这一读就是六七年,竟然没有任何chu彩之chu1。像刘师培,人家十二岁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当然,也有能太祖志不在此,就像项羽小时候:识字,能写自己名字就行;学武,打赢一两个人没意思;要学就学打江山坐天下的本事!

总之,太祖学习成绩是一团稀烂。要是学习好,他早考上了北大、清华,也不会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后去北大当图书guan理员受气啊!

反正在1909年,也就是今年秋天,他才会考进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一个小学生,怎么能让杨度这zhong目无馀子的狂生记住?

难dao记忆chu现偏差?还是蝴蝶一翅膀把真龙天子给扇没了?

孙元起只好郁闷地说dao:“你那继续看报吧。”

杨度一目十行,半个多小时就翻完了那堆报刊资料,啜着茶水沉思片刻,才凝重地说dao:“只怕大清亡国,就在这两年了!”

孙元起翻了翻白yan:这还用你说,十多年前我就知dao啦!

“你说大清亡国之患是什么?”不待孙元起接口,杨度便径自说dao:“大清亡国之患不是列qiang。列qiang入侵,所求小,则朝廷可以满足其贪yu;所求大,则中华南北十八省难以鲸吞,一旦全国四万万人民同仇敌忾,试问天下谁人能敌?也不是革命党。就凭那些热血上tou的革命青年,闹闹事、搞搞暗杀,给大清添点luan还行,要指望他们造反,别说三年,就是十年也不成。在我看来,应该是是满汉矛盾!”

孙元起还没来及反驳,杨度开始解释dao:“入关以来,满汉问题一直是皇室的心tou大患,乃至朝中一职两官,满、汉并用;各地总督多是满人,军权更非汉人所能染指。康、雍、乾诸帝在严厉防范汉人之余,也着力feng合满汉间隙,淡化民族se彩。到了嘉庆、dao光年间,满汉之间已经相安无事,天下一家似乎近在yan前。

“孰料人算不如天算,咸丰帝即位不久发匪便在金田起事。建国二百年,八旗子弟锦衣玉食,骑she1征伐本领早已荒废,八旗绿营兵制也败坏殆尽。碰上小猫小狗闹事,他们还能凭借祖宗威名耍横,真遇见洪杨这类的悍匪,只有一败涂地。开始派赛尚阿去,不ding用;后来是向荣、和chun,也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之下,朝廷只有借重汉人,于是湘军、淮军相继崛起,天下称雄。

“满人视军权为禁luan,向来不轻假汉人,此番退让纯属事不得已。在戡定发匪、捻匪、回luan过程中,我汉人逐渐掌握地方上的军权、政权和财权,而满人只能困守中枢一块,等到yan看叛luan渐次平定,他们却ma上tiaochu来夺权。这些权力都是汉人liu汗liu血一刀一枪拼chu来的,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在争夺过程中,汉人开始抱团,从下意识反抗变成有意识对抗。不过天下承平,中枢总是比地方更占优势,朝中一dao圣旨,难dao地方上还能明目张胆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