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气氛。
大殿上全是朝廷的一干重臣,几位宰相,东宫太子,六部尚书、侍郎,天子十六卫中的将军,郎将,军器监丞等,凡与西北战事有关的都被皇帝召来,聚在一块儿议事。
大殿正中,放着大唐西北的巨大沙盘。青藏、陇右、河西、西域,每一座城池,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青藏高原兀立在大唐西北边陲,吐蕃居高临下,随时俯冲而下,就连帝都长安,也笼罩在吐蕃骑军的阴影之下。
现在大唐占据了青海之地,借助崇山峻岭,筑堡修城,与吐蕃共享地利之优。
如果将屯于黄河九曲的十几万吐蕃军包围起来,围歼!吐蕃还有多少军队?
恐怕吐蕃数十年都不敢牧马南下。
瞧着沙盘,朝中重臣响起一片惊讶赞叹声,皇帝李隆基心中得意,岩哥儿可是自己亲手调教出来的,不顾自身安危,亲自率军取了我心头大患的石堡城。龙生龙啊,李岩是自己的血脉,皇帝李隆基瞥了一眼东宫太子李瑛,他可与李岩一比,就差得不可以道里计。
兵贵神速,小李将军轻身犯险,一口气取了石堡城,哈城,将湟水谷地收入大唐的版图,战机拿捏得如此准确,已尽得大唐军神李卫公兵法的神髓,真是大快人心,皇帝李隆基得到战报后,恨不得自己也纵马扬鞭,到边塞去建功立业。
岩哥儿有英雄气!
岩哥儿文武兼资,理政抚民的本事好像也不一般。皇帝李隆基又想到,他在长安、洛阳弄的农庄经济,在朱雀大街推行的商业夜市,已经初露头角,让大唐繁盛了许多。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少时有英雄气,就连好色风流都与自己并无二致,他还未成婚,家里已经是妻妾成群,这点真是,哈哈…要不是他的出生不太光彩,百年之后,大唐的帝位传给他,将这开元盛世延续下去…皇帝李隆基的目光又扫过太子李瑛,郁郁地摇了摇头。
清了清嗓子,右监门卫大将军高力士朗声赞道:“小李将军在河西的布局,挥师青藏高原,一连串的大胜俱是圣人在帝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原来是这样,李岩多大年纪,能有这样谋算?原来是皇帝将我们蒙在鼓里,朝中重臣如梦初醒一般,夸张地“哦!”了一声,面露崇敬之色,眼神灼然炽热地望着丹陛上的皇帝,一时谀声如潮,响彻大殿。
待大殿上稍稍平静了一些,刚由朔方节度使任上回京述职的信安王李祎率先奏道:“恭喜圣人,羽林骑、河西军占据青海湖和湟水谷地,已成关门打狗之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应该抓住机会,率军强攻吐蕃军,不能让十几万吐蕃军趁着黄河封冻,从洪济城从容撤退到青藏高原。此仗若大胜,大唐西北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事,河西陇右将会修养生息,富庶天下!”
信安王李祎,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之孙,孝顺继母,让王爵于其弟,品行高尚,多历边事,晓畅军机,是大唐宗室的一员名将。
他的话提醒了皇帝,要想围歼十几万吐蕃军,河西陇右的兵力不够,皇帝李隆基,当即问道:“信安王李祎,你能调动多少朔方精骑?”
皇帝要我参战?李祎心中一阵狂喜,朗声奏道:“臣可率两万朔方精骑参战!”
“好,立即传旨,调朔方军参加会战,让朔方精骑倍道兼程,在陇右首府鄯州集结,信安王李祎,你立即动身,快骑赶往鄯州,尽早掌握前线军情,有什么事直接上奏”皇帝李隆基也深受李岩感染,决策明快果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