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似的。
芳华一开始纳闷,都是用的一样的培养瓶和培养液,放在同一个37摄氏度恒温的CO2孵箱,同一天传代,同样的换液,为什么自己养的细胞看上去状态就是差一些呢?
嘉辉也观察了芳华的操作后,说她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传代的时候“消化”这一步骤掌握得不好。
所谓传代,是指当细胞在培养瓶中长满了,就把它们稀释后取少量,重新置于新的培养瓶中继续生长。这是保证细胞健康成长和获得大量细胞进行实验的必需步骤。
而大多数肿瘤细胞都是紧贴着培养瓶的内壁生长的,在显微镜下看,球形的细胞就因贴壁而呈现多角形。
而“消化”就是用胰酶消化液和细胞作用,使得细胞皱缩变圆,这时候轻摇培养液、或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吹打内壁,将细胞洗下来。最后将细胞悬液用吸管吹散后分瓶传代。
芳华知道这一步的确很关键。消化过度则对细胞的活性损伤较大,消化不足则细胞难于从瓶壁上吹下,反复吹打同样也会损伤细胞活性。
这胰酶消化的时间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了。一般是1到3分钟,这只是大概,不同的细胞系、甚至不同的胰酶在消化的时候,所需的时间都不一。
这需要实验者注意观察细胞形态了,当本来挨得比较紧密的细胞之间出现了细胞间隙,细胞变圆时,就是该终止胰酶消化时间了。
芳华每次都是将培养瓶从孵箱中拿出来在镜下观察。有时候遇上不同的细胞系,不清楚大概时间的时候,她还可能一分钟、一分半、两分钟…拿出来看好几次,试探最佳消化时间。
本来,芳华还觉得自己也能比较好地将细胞消化下来。但是,看了嘉辉的操作,芳华才觉得自己做得是差一些。
不说他每次在开关超净工作台时的细心,严格按无菌原则操作的严谨,也不说他的动作轻重得当,缓急有别。单是他观察细胞消化的时候,就熟练到了不用显微镜的程度。
他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就从孵箱里拿出培养瓶,对着自然光看一下瓶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