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001-0010(2/5)

他想的很周到,还为元准备了一个填土的人:朱重八。

1344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上天终于准备抛弃元了,他给中国带来了两个灾难,但同时也给元挖了一个墓坑,并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挑动黄河天下反

皆大喜,皆大喜,大家都很满意。

这就是十六岁时朱重八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向往。

朱重八的已经嫁,三哥去了倒门。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

于是,在这个上民族统治中国六十余年后,他们的国家机已经到了无法承担的地步,此时的元帝国就好像是一匹不堪重负的骆驼,只等那最后一稻草。

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

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

十七岁的朱重八,睁睁的看着他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

稻草很快就到了。

娘当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让他们去地主刘小德家放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的政府中,竟然现了两不同的意见,一认为一定要修,另一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要任黄河改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当然朱重八不会想到上天会给他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

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级官员们要联系粮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们上书向皇帝表示谢,照例也要说些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自己了大好事,于是就在自己的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元史),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去还不行吗,不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钱"。服了吧!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都不满意。

客观的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要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臣,其中奥妙何?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成为了必须要的事情。

[3]

很快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上,但同时,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在等待着他,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这一年,他十七岁。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的父母一个安详的晚年,起码有饭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