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追上来的是平安,他率领四万军队尾随而来,速度极快,在平安看来,朱棣虽然其不意发动
攻,但徐州城防
固,足以抵挡北军,至少可以延缓一段时间,到那时可以内外夹攻,彻底击破北军。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朱棣竟然没有攻击徐州!
朱棣不会想到,自己在无意中已经陷了一个思维的陷阱:去京城就一定要打山东吗?
然而平安万没料到的是,跑步前的朱棣并没有忘了自己,朱棣已经在淝河预备了礼
相送,权当是
谢平安率军为他送行。
障碍真的存在吗?
在地图上,那扇门的名字叫徐州。
这个啼笑皆非的事件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思维中,是存在着某些盲的,而我们自己往往会陷
钻
角尖的困境中。对于朱棣而言,山东就是他的盲
,由于在济南遭受的失败给了他太
的印象,他似乎认为如果不攻下济南就无法打下京城。
三月,平安得到消息,朱棣已经离开徐州,趋宿州,
见北军行动如此迅速,平安命令士兵急行军,终于赶到了宿州附近的淝河,在他看来,朱棣急于打到京城,必然不会多作停留,只要能够追上北军,就是胜利。
在我们的思维中,经常会现一些盲
,而创造
思维就是专门来消灭这些盲
的。所谓创造
思维并不一定是提
多么
明的主意,很多时候,这
思维提
的解决方法是很多人都知
和了解的,但问题在于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方法。我们用一个历史实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最后的冲击
于是朱棣放弃了撬锁的企图,抬起他的脚踢开了那扇门。
追上他,一定要追上他!
建文四年(1402)元月,朱棣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冲击,他的老冤家盛庸、平安、铁铉等人已经得到了消息,修好城墙等待着朱棣来攻,然而事情发展让他们大
意料的是,朱棣并没有去找他们的麻烦,而是取
馆陶渡河,连克东阿、东平、单县,兵峰直指徐州!
当平安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淝河时,立刻遭到了朱棣的伏击,原来朱棣为了切掉这讨厌的尾
,已经在这里埋伏了两天,等平安军一到,立刻发动了
攻。平安没有想到,追了一个多月的朱棣竟然在这里等待着自己,全军毫无防备,被轻易击溃。平安反应很快,立刻扯着自己的战
继续狂奔,只是奔跑的方向与刚才的完全不同而已。而他的残余
队也纷纷效仿,这样看来平安这一个月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的跑来跑去。
朱棣就如同一个明的小偷,想要
室盗窃,
通撬锁技术,但济南这把锁他却怎么也打不开,无论用什么万能钥匙费多少时间也无济于事。此时老偷
衍来到他的
边,告诉他,其实你的目的并不是打开那把锁,而是
门内,现在在你
前的只是一扇木门。
[243]
门被打开了,通往京城的路被打开了,朱棣终于看到了天
之路的终
--那闪闪发光的宝座。
朱棣就如同一火
,什么都不顾,只向着自己的目标
。这
豁
一切的敌人是最为可怕的。
这件事发生在国,
国国家航天局发现,航天飞机上的一个零件总是
故障,不是这里坏就是那里坏,
费很多人力
力始终无法解决,最后一个工程师提
,是否可以不要这个零件。事实证明,这个零件确实是多余的。
"打了这么多年仗,什么时候才到!此次
兵作战,当作最后之决断,有去无回,有生无死!"
[244]
明朝那些事儿朱允炆篇第六十二章
章节字数:3557更新时间:07-02-22
建文三年(1401)十二月,朱棣在他的行内又一次披上了盔甲,召集他的将领们,准备
发,但这次的
攻与以往并不相同,因为朱棣已经下定了决心,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
攻,他看着自己的将领们,长年的
兵征战,这些
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张玉、谭渊、还有很多的人。而自己却总是回到同一个起
。与其这样磨下去等死,不如奋力一博!
原来朱棣在击败城中守军之后,守军便缩不
,企图固守。但朱棣玩了一招更绝的,他绕开了徐州,转而攻击宿州。平安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朱棣竟然置徐州于不顾,很明显他的目标只是京城!
如果朱棣就这样钻下去,他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但关键时刻一个备这
思维的人
醒了他,这个人就是
衍。
盛庸和铁铉慌了,他们明白朱棣的企图,他的目标不再是德州、济南,而是那最终的目的地--京城,如果让朱棣达到目的,一切就全完了,于是他们一反防守的常态,开始了对朱棣的追击。
不成功,便成仁!
衍之所以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
的谋士,是有
理的。他不读死书,不认死理,善于变通,他
锐地发现了朱棣思维中的这个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