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281-0290(2/5)

可叹的是,解缙对此一无所知,他还沉浸在天第一臣的梦中,仍旧我行我素。朱棣终于无法继续忍耐了,解缙实在过于嚣张、不知退了,于是,在永乐五年(1407)二月,忍无可忍的朱棣终于把还在编书的解缙赶了朝廷,远远的打发到了广西当参议。

此时,解缙了他人生中最为错误的一个决定,他去向朱棣打了小报告,报告的内容是,应该立刻制止朱煦的越礼行为,否则会引起更大的争议。

真是笑话,朱煦用什么礼仪自然有人,你解缙不姓朱,也不是朱棣的什么亲戚,得着么?此时的解缙脑海中都是那些朱棣对他的正面评价,如我一天也离不开解缙,解缙是上天赐给我的之类麻的话。在他看来,朱棣是对他是言听计从的。

这件大事就是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如果此时把解缙赶走,大典的完成必然会受到影响,想到这里,朱棣把一恶气暂时压在了肚里。

朱棣笑了,解缙也笑了,事情就此定局。

所谓好圣孙是指朱炽的儿朱瞻基(后来的明宣宗),此人天生聪慧,得朱棣喜,解缙抓住了最关键的地方,为朱炽立下了汗功劳。

这是一次载史册的谈话,在这次谈话中,解缙充分发挥了他扎实的才学和心理学知识,在这件帝国第一大事上大的贡献,当然这一贡献是相对于朱炽而言的。

炽放心了,解缙也放心了,一个放心皇位在手,一个放心权位不变。

“好圣孙!”

朱棣给了解缙几分颜,解缙就准备开染坊了,还忘了向朱棣要经营许可证。

解缙太天真了,他不知朱棣从本上讲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说话是不能信的,你对他有用时或他有求于你时,他会对你百依百顺,恨不得叫你爷爷。但事情办完后,你就会立刻恢复孙份。很明显,解缙搞错了辈分。

这对于解缙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好端端的书不能编了,翰林学士、内阁成员也不成了,居然要打起背包去落后地区搞扶贫(当时广西比较荒凉),第一大臣的梦只了四年多,就要破灭了吗?

此后解缙的地位一落千丈,渐渐失去了朱棣的信任,加上他反对朱棣兵讨伐安南(今越南,后面我们会详细介绍此事),使得朱棣更加讨厌他。于是,这位当年的第一臣,永乐大典、太祖实录的主编在朱棣的中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他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朱棣的赞许,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斥责和批评。

[285]

来得还真快

这件事情发生后,解缙就在朱棣的心中被上了一——涉家内政。你解缙是什么东西?第一家的内事务什么时候到你来

然而解缙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太自大了,他似乎认为自己搞权谋手段的能力并不亚于学问。但他错了,他的那两下在政治老手面前简直就是小孩把戏。一场灾难即将向解缙袭来。

解缙并没有抗旨(也不敢),老老实实的去了广西,此时的解缙心中充满了茫然和失落,但他没有绝望,因为类似的情况他之前已经遇到过一次,他相信机会还会来临的,上天是不会抛弃他的。

[284]

永乐二年(1404)朱棣立朱炽为太后,事情并没有像解缙所预料的那样行下去,他也远远低估了朱煦的政治力量。事实上,随着朱煦政治力量的不断发展,他的地位和势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太一党。而且他的行为也日渐猖獗,所用的礼仪已经可以赶得上太了。

然而他等了四年,等到的只是到化州督饷的工作,督饷就督饷吧,平平安安过日不就得了,可解缙偏偏就要搞事来,这一搞就把自己给搞到牢里去了。

更为严重的是,解缙拥护朱炽的行为已经使他成为了朱煦的中钉中刺。而解缙并不清楚:朱煦就算解决不了朱炽,解决一个小小的解缙还是绰绰有余的。

[283]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都太乐观了。朱炽的事情我们后面再讲,这里先讲解缙,解缙的问题在于他本不明白,所谓的大局已定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朱棣一天不死,朱炽就只能作他的太,而太不过是皇位的继承人,并不是所有者,也无法保证解缙的地位和安全。

毕竟自己还只有三十六岁,朝廷还会起用我的。

朱棣讨厌他,不希望再看到这个人,只想让他走远一,越远越好。但他并没有急于动手,因为他还需要解缙为他一件大事。

然而这次朱棣只是冷冷的告诉他:知了。

炽了解此事后十分激解缙,他跛着脚来到解缙的住,亲自向他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