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531-0540(2/5)

开端就是徐有贞的那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如果细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句话很不简单,徐有贞之所以能够得这样的结论,是基于两个前提。

首先由于朱祁钰没有儿,他这一支已经不可能继承皇位,其次皇族的其他成员(如襄王)继位也已被证明是虚乌有,那么就只剩下了两个可能

所谓君报仇,十年不晚。可李贤却似乎是一个生命,珍惜时间的人,解决徐有贞和石亨,他只用了四年,现在在他的猎还剩下最后一个人:曹吉祥。

"石亨那些人说是迎驾还勉可以,怎么能说是夺门呢?!天下本就是陛下的,何必要夺!幸好事情成功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事情失败了,还乡团那几条烂命没了也就算了,可陛下怎么办呢(朱祁钰还活着呢)?

谜团终于解开了,朱祁镇这才明白,这场所谓的夺门之变真正的受益者并不是他,而是那些还乡团。

石亨终于活到了。



下难还不明白吗,如果景泰(朱祁钰)一病不起,陛下即使,天下也必然为陛下所有啊!"

当年如果不是我们夺门,让你继承皇位,你还不知在哪儿凉快呢?

1、朱祁镇复位。这对于朱祁镇而言自然是最好的结局。

石亨死了,曹吉祥慌了,这也难怪,不用细想,光扳指算就能明白,下一个也该到他了。

但事情到这里发生了变化,因为前提2已经被事实驳倒了,那么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便浮面--皇位到底会属于谁呢?

曹吉祥有个养叫曹钦,他和曹吉祥一样,有着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并对此充满信心,但要真的动手,他还需要一样东西。为此,他私下找到自己的门客冯益,问了他一个意味长的问题:

在如此险峻的时刻,一般人考虑的应该是低调为人,苟且偷生,能混个自然死亡就谢天谢地了,可这位仁兄思维却着实异于常人,他不但毫不退让,还积极要求步,他还有着更神追求--当皇帝。

真正是岂有此理!

当年的朱祁镇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于谦才会被认定为反面典型,而还乡团却大受重用。

他终于知了其中的奥妙。

曹吉祥的雄心壮志

如果诸位还不明白,那么就让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谜团的开始和结束,下面探案开始:

被忽悠了几年的朱祁镇顿时火冒三丈,他立刻召集群臣,下达诏令:今后但凡奏折一律不准现"夺门"二字,违者严惩不贷!那些冒功领赏的人,趁早自己来承认领罚,不要等我亲自动手!

前提1依然存在:朱祁钰没有儿,死后皇位必然空缺。

前提2:于谦准备拥立外地藩王京继位。(此为徐有贞编造)

[534]

2、沂王朱见继位,他是朱祁镇的儿,原本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更为重要的是,他当年(1457)只有十岁,而维护朱祁镇的孙太后也还在世,所以皇位传给了朱见,也就是给了朱祁镇。

而当你列所有的可能后,就会发现,李贤的话是对的,天下非朱祁镇莫属!

于是徐有贞就此得了一个理所应当的结论:夺门有功,谋反无罪。

天顺四年正月,时值夺门之变四周年纪念日,石亨光荣狱,一个月后凄惨地死于狱中。

可他在地府还没住满一个月,就在阎王那里见到了一个熟人--他的侄石彪也于同月被押赴刑场斩决。

"如果景泰就此去世,陛下顺利继位,石亨等人便没有丝毫功劳,他们拿陛下冒险,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啊!"

他接着说

李贤看见朱祁镇已经醒悟,便趁势又了一把火:

徐有贞足智多谋,石亨兵权在握,这两位仁兄都不是善类,与他们相比,曹吉祥实在算不上啥,要学历没学历,要武艺没武艺。现在还乡团的两位主力已经被罚下了场,只剩下了他。对李贤来说,解决这个硕果仅存的小丑应该是他计划中最为轻松的一步,可他没想到,这个不起的曹吉祥不但是最难对付的一个,还差要了他的命。

章节字数:3581更新时间:07-02-2216:52

[535]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七十三章

这位正统年间第一勇将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从名将到臣,贪婪和私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人各有志,无须多说,只是不知他黄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当年的亲密战友于谦。

然而两年之后的李贤却用事实戳破了这个看似合理的逻辑陷阱。

朱祁镇沉思良久,这才恍然大悟!

前提1:朱祁钰已经一病不起,可能很快就会驾崩,他也没有儿,到时皇位必然空缺。(此为事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