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681-0690(2/5)

“你们这帮废!安庆都攻不下,还说什么金陵(即南京)!”

说来朱宸濠的运气真是不好,他的造反之路上总是碰到一些很麻烦的人,在江西有孙燧和王守仁,到了安庆,又遇见了杨锐和张文锦。

天时是有的,地利也是有的,可惜没有人和。

因为宁王朱宸濠虽然不是一个聪明人,却是一个动作很快的人。

最大的危险到来了。

[684]

宁王连日攻安庆城不利,便找来了一个叫潘鹏的投降官员城劝降,此人是安庆人,所谓老乡见老乡,两泪汪汪。宁王兄估摸着看在老乡份上,城内的守军应该会给两分面

十几天过去了,宁王仍然站在城外眺望安庆,急得他团团转,只能把刘养正找来破大骂:

朱宸濠同志说一不二,棉被都不捆就率六万主力军亲征,这帮杂牌军也真不白给,仅一天时间便攻陷了九江,七月初发兵,几天之内便已经军临兵家要地——安庆。

让他彻底完

此路不通,可别无他途,所以骂完了的宁王还是要接着督战攻城,此刻他才明白老祖宗朱权为什么当年被人欺负到了家,却还是忍气吞声——造反实在是个苦差事啊。

可王守仁这辈似乎就不打算让人消停,一贯专兵的他竟然表示要开会听取群众意见。

正当宁王在安庆城啃砖的时候,王守仁先生那里却已经成一团。

可另一位张文锦知府就不同了,他自幼读书文官,凶狠毒辣却也不落人后,杨锐在前面杀人,他已经绕到城内,把潘老乡在城内所有沾亲带故的亲戚都翻了来,砍了个净净。潘老乡听说之后,当即吐血倒。

杨锐兄实在是个不搞客的人,劝降信他看都不看,就一刀把潘老乡的亲戚砍了,砍了人还不肯罢休,竟然还极有耐心地碎了尸,把手脚分别砍断,一样样地丢下城楼示众,如此可怕之场景在今日恐怖片中也不多见。

安庆,位南京上游门,自古沿长江而下用兵者,若攻取安庆,南京必是中之。后世太平天国时,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猛攻安庆城,虽损兵折将,旷日持久,却是死也不走,直至轰塌城墙,占据城池,方才仰天狂呼:“贼破矣!”

碍于之前的教训,王司令的下不敢自作聪明,也没人询问原由,而不久之后传来的消息也验证了司令大人的英明决策——安庆依然在守之中,暂时无忧。

但在短暂的慌之后,王司令员突然恢复了平静,他撤回了兵的命令,却增派了打探消息的人,还别有兴致地和那些额冒汗,惊慌失措的下属们拉起了家常。

潘鹏兄可不蠢,他还想多活两天,可是领导的意思也是不能违背的,无奈之下他派了一个亲戚城招降,接下来的事情就有耸人听闻了。

这是宁王之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军事会议,王守仁分析了局势,表示目前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救援安庆,另一个是攻击敌军老巢南昌,要求与会人等发表意见。

人意料的是,这次开会竟然没有发生任何争论,因为大家一致认为,前往安庆是唯一的选择。

[683]

既然王司令要开会,大家也只好跟着去凑闹了。

理由很充分:宁王造反准备多年,南昌的守备十分严密,如果贸然攻城,一时很难攻得下,而他击安庆失利,士气很低,我军抄他后路,与安庆守军前后夹击,必然一

宁王兵临安庆城下的消息传来时,王司令慌得不行,下床顾不上穿鞋,光着脚跑去看地图,他虽然已经估计到了对方的计划,却没想到宁王动作竟如此迅速。情急之下,立即下令军队集结,准备发。

城外的宁王搞不清状况,也不明白为什么劝降还劝了反效果,没有办法,他只好自己亲自督战,鼓舞士气。可城内的士兵在死亡的威胁下(主要来自杨、张两位大人),拼命地抵抗,叛军展不大。

朱宸濠虽然不认识曾国藩和洪秀全,却也懂得这个地理学常识,大军抵达安庆城之日,他便下达了总攻命令,数万军队将安庆围得不通,日夜攻打。

这下大家心里的石才算落了地,纷纷回家磨刀枪,只等王司令一声召唤,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

砍人碎尸之类的事情确实有骇人听闻,但杨锐兄毕竟是个武官,杀人也不是一次,有心理问题不奇怪,所以这事放他上也算基本正常。

这是个比较愚蠢的想法,你都把军队堵在人家城门了,还指望老乡情?

不久之后,他率军顺而下,一举攻陷了南京,太平天国覆灭。

杨锐是都督,张文锦是安庆知府,他们对不请自来的宁王采用了统一的招待方式——火枪弓箭。关于这两个人,就不细说了,单单介绍一下这二位过的一件事情,诸位对其为人就可以有大致的了解。

看见两位守城大人手段如此狠毒,城内守军都骨悚然,心惊胆战,纷纷表示愿意拼死守城,一时之间士气大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