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771-0780(2/5)

嘉靖十年(1531)七月

因为所有的人都知,在那个只有翰林庶吉士才能阁的时代,如果被剥夺京官的份,分到穷乡僻壤扶贫,只会有一个结果——前途尽毁。

束手待毙从来都不是中国政治家的风格,张璁的偏执达到——只要解决了夏言,皇帝的信,众人的尊崇,一切的一切都将恢复原状!

夏言比张璁聪明得多,因为他很清楚,拉多少人伙并不重要,最终决定自己命运的只有一个人——皇帝。

张先生的整人计划可谓准备充足,思虑周密。他拉拢了很多大臣,拥有无数爪牙,财雄势大,斗争中的每一步他几乎都想到了。

这人实在太有了。几乎所有的旁观者都持有相同的看法。

越来越多的人围绕在张璁的边,他们认定,这个人能够带领他们战胜那个为人所不齿的家伙,为冤而去的杨一清报仇!

如果他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没准他还能多撑两年,可惜他能到。

万幸的是,张璁先生还不是皇帝,所以他说了不算,而徐阶多少还有一些朋友,几番努力之下,终于保住了他的命。

但他千算万算,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夏言为什么不结党?

他虽然官小言微,却看透了这位嘉靖皇帝的底细——这是一个过分聪自信的人。而这样的人,绝对不会饶恕任何敢于威胁他的人。

明朝那些事儿4第四章龙争虎斗(5)

于是那潜藏在内心的愤怒终于开始蠢蠢动,借投机而起,打压,排挤,陷害,一切的控诉终于涌而,一定要彻底打倒张璁这个无耻小人!

谋的陷阱

无数人被他的义举所动,然而他们并不知,夏言其实并不是一个如此单纯的人。他这样的原因只有一个——他知那个问题的答案。

张璁没有杀掉徐阶,他要亲手毁掉这位年轻翰林的所有前途,让他生不如死,在痛苦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当然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举动不但没有毁掉任何人,反而成就了这位年轻气盛的翰林。

事实证明了夏言的推断,转机终于到了,皇帝对待张璁的态度突然大变,经常大骂他,而且屡次驳回他的建议和奏折,让他大失脸面。

夏言很清楚这一,他推辞所有人的帮助,只是为了得到那个最关键的支持。

这份文稿是准备

在激烈的斗争中,所有的人都清楚地看到,虽然夏言孤一人,但从未屈服于那位在上的首辅大人,无论多少攻击诋毁,他从未低放弃。

行人司长官(司正)薛侃突然来到太常寺卿彭泽的家,给了他一份文稿。

可是乎所有人的意料,夏言竟然拒绝了,他接受大家的情,却婉拒了所有的帮助,表示自己一个人扛住就行,不愿意连累大家。

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张璁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个陷阱由一封奏折开始。

徐阶第一次为他的鲁莽额的学费,从翰林到地方杂官,他对自己的前程已经彻底绝望,但他并不知,这不过是他惊心动魄的人生中一次小小的曲。

可是在夏言看来,情况完全相反,之所以如此表现,是因为他已有了必胜的把握,而这自信来源于他的一个判断——张璁正在自掘坟墓。

他的命运就此彻底改变,在那个荒凉之地,他将磨砺自己的心智和信念,最终领悟一独特的智慧与技能。而那时,张璁已然不成为他的对手,未来的三十年中,他将面对一个更为可怕、狡诈的敌人,经历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既然他敢,为什么我不敢?!

张璁是个不折不扣的蠢人,他已经是首辅了,竟然还要扩大势力,难皇帝吗?

在张璁看来,夏言的这一举动说明他已经手足无措,只能虚张声势了。

而对于这个恶毒的命令,徐阶没有提异议,因为他知,在张璁面前,任何反抗都是没有意义的,他谢恩之后,便打好包裹离京而去。

张璁终于发现情况不对了,由于智商的限制,他还不知问题在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己已经落了圈

于是张璁的同党越来越多,对夏言的攻击也越来越猛,但让人纳闷的是,夏言对此竟毫无对策,他似乎失去了反抗能力,整日孤一人,从不结党搞对抗,不慌不忙,泰然自若。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只需要一个完的陷阱——让夏言败名裂的陷阱。

这是要把人往死里整。

“这次就饶了他,让他去延平府任职吧。”

所以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张璁那得意的笑容和无限的扩张,因为他明白:权力的膨胀就意味着加速的灭亡。

赶走了徐阶,张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越发相信失败是不会降临到自己上的,只要再加一把劲,就一定能解决夏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