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781-0790(2/5)

然而郭勋错了,他的人生将在这里走向终

嘉靖同意了,对这位老亲戚,他还是比较信任的。官员们见势不妙,也就纷纷缩手倒戈了。

“此案情形未明,发回法司复查!”

这个行动隐藏着皇帝的真实意图——此事到此为止,不要继续纠缠。

普通的内阁首辅自然没有办法,但是夏言并不普通。

“此事风险甚大,你可愿意?”

与以往不同,这次司法门的效率相当,他们很快就汇报了对此案的预审结果——勋罪当斩。

这事说来是个工作作风问题,嘉靖皇帝不久前曾给郭勋和王廷相(时任左都御史)一个差事,并专门下达了谕令。

可是蹊跷的是,王廷相接到谕令后,四十余天都没有动静,不知到底搞什么把戏。

不久之后,时又上了第二封奏折,内容如一辙,要求严厉惩办郭勋,嘉靖未予理会,退回了奏折。

“为国除此邪小人,在所不惜!”

玩笑开大了,可是话说,也没法收回来,只能走人。

姓郭的,你有,不废了你就不姓朱!

这位仁兄真不愧是个人,他不但在奏折中狡辩,还写下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何必更劳赐敕”

夏言确实不用走了,因为事了,而且还是大事。

夏言开始满怀忧伤地捆被,准备离开北京,但就在他即将上路时,突然有人跑来告诉他:先等一等,你可能不用走了。

事情你(指皇帝)何必要专下命令,多余!

给事中时上书弹劾:武定侯郭勋,世受皇恩,贪污不法,今查实罪行如下,应予法司严惩!

他决心挑战这个难度动作,搬走最后的绊脚石。为此他找来了自己的门生言官时,告诉了他自己的计划,并问了他一个问题:

相对而言,郭勋的认罪态度就不怎么好了,活还是不,只写了一封奏折为自己辩护,本来这事不大,念在他世代的份上,最多也就骂几句了事,可他的那份奏折却惹了大祸。

必须说明的是,郭勋的那封奏折并没有错别字,这是值得表扬的,不过他的问题比错别字要严重得多。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郭勋成功避过风,大概还能有个安详的晚年,可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夏言回来了。

嘉靖二十年(1531)九月乙未

试探到此结束,第二攻击准备开始。

这件事情在郭勋上,夏言因为错别字被赶了京城,郭勋很是兴了一阵,但这位兄弟实在是不争气,很快就惹了一个大

事到如今,必须开门见山了:

但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郭家从老朱开始,已经混了差不多两百年,叶茂,黑都吃得开,一个普通的内阁首辅又能如何?

皇帝终于发怒了,他痛骂了郭勋一顿,并召回了夏言,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位郭勋先生平日里贪污受贿,欺压大臣百姓,尽坏事,人缘极差,朝廷中的言官看他倒霉,纷纷上书大骂一番,痛打落狗。

事发突然,郭勋十分吃惊,但狱之后,他却镇定下来,因为他很清楚,凭着自己的份,皇帝绝不会下杀手,无非是在牢里呆两天而已。

这是一极有分量的奏折,全文共列郭勋罪行十五条,全查有实据,实在是一颗重量炸弹。

明朝那些事儿4第五章锋芒(2)

在夏言看来,张璁多少还算是个事的人,而这位郭不学无术,是纯粹的社会垃圾。要想平安治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必须清除这堆垃圾。

关键时刻,郭勋终于醒悟,立刻虚晃一枪,表示自己压力过大患病休养,希望皇帝恩准。

回答如下:

然而夏言的攻势才刚刚开始。

他的这个判断非常靠谱,嘉靖只是一时冲动,很快就消了气,还特别下令不准动刑,看样过两天他就能无罪释放。

时再次上书,内容还是要求严惩,但这

于是皇帝发怒了,自己待下去的事情,一个多月竟然没有回音,立刻下旨严查,王廷相也真算机灵,一看情况不妙,上补了工作报告。

郭勋虽说是皇亲国戚,但也是拿工资的国家,既然拿钱就得给皇帝活,而郭先生明显没有这个觉悟。

这里顺便说一下,王廷相先生是大文豪“前七”之一,还是著名的哲学家。之所以不活,没准是在思考哲学问题。

结合上下文,此言通俗解释大致如下:

下麻烦了。

这下嘉靖大了,他本来只想教训一下郭勋,怎么会搞得要杀

嘉靖发火了,他没想到郭勋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壮举”气急之下将这位亲戚关了监狱。

可是郭勋就有离谱了,王廷相虽然懒,也只能算是怠工,他却胆大包天,明知有谕令,就是不去领!权当是不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