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801-0810(2/5)

掌握这个帝国的人,就是我。

得太绝了。

可是夏言兄是了名的不吃,以上手段对他全然无效,他只选择那些确有才能的人。

嘉靖十八年(1539),皇太阁自立,准备发展自己的小团,为将来接班准备,而选定东人员的工作例由内阁负责,说来是由夏言负责。

在清除敌人首脑之前,必须先扫除一切外围和帮手,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所谓掺沙、挖墙脚是也。

明朝那些事儿4第六章最险的敌人(8)

嘉靖一如既往地笑了,笑得十分灿烂,但严嵩没有笑,而那位本该呼雀跃的幸运儿也没有笑,因为他就是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1535)十二月,嘉靖突然在西苑召见严嵩,当严首辅大摇大摆地来到殿中时,皇帝陛下却微笑着将另一个人引见给他,并且告诉严嵩,这个人将取代你的位置,成为首辅,希望你继续好工作,因为从此以后你的份是内阁次辅,是他的助手,要注意搞好班的团结。

他整治所有与严嵩有关系的人,一个也不放过,这滥施威的法使他逐渐陷孤立,而更要命的是,他还得罪了一群绝对不能得罪的人——太监。

等到调整完毕,该撤的撤了,该升的升了,大家也就明白了——上面换人了。

夏言相信他的法是对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不过他在执行中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相对而言,严嵩就聪明得多了,他十分清楚,领导不能得罪,领导边的秘书更不能得罪,所以每次太监到家里,这位六十多岁的竟然会主动让座,而且走之前必给红包,见者有份。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展开。

一般来说,要摆脱这一规则,唯一的方法是装孙,很遗憾,夏言为人刚毅正直,实在装不了孙,自从嘉靖十五年(1536)内阁之后,他的缺越来越明显,脾气越来越大,犯的错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直到三年后那个致命的失误。

越接近权力的中心,朋友会越来越少,敌人则越来越多。

当这觉反映到行为上时,他开始变得专横,不可一世,遇事也不再向领导汇报,而在大臣们的中,这个老人已经取代了那个士,成为了国家的真正领导者。

在七嘴八的太监舆论导向下,骂夏言和夸严嵩的人不断增长,嘉靖心中的倾向逐渐偏移。而对于这一切,于权力峰的夏言并不知

嘉靖把太监当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夏言也把太监当了才,那就真是搞错了码,每次有太监来府上办事,别说递烟递酒,连都不给人喝,有时还要训几句话,让他们端正言行。从不把自己当外人。

报仇,十年不晚,看来夏言还是比较幸运的,他只用了三年零五个月。

如果说之前的夏言只是蔑视严嵩,那他现在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敌人。

严嵩终于犯了他的前任曾经犯过的错误——专断。

夏言痛快了,解气了,他换掉了严嵩的爪牙,换上了自己的下,肆无忌惮。

但是他过于低估了那个士的实力,在满耳的诵经声里,炼丹炉的重重烟雾中,那双睛仍然牢牢地盯着严嵩的背影,无时无刻。

这是一份极有前途的工作,无论矮胖瘦,只要能够搭上太这班车,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因此有很多人争相向夏言说人情、行贿只求他笔下留情。

说是小事,是因此这件事情实在很小,很难引人注意,但就是这件不起的小事,不但使他最终反败为胜,还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

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弹劾奏章接连不断,严嵩始终稳如。

当所有的权力集中在他一人手中时,无比的威势和尊崇便扑面而来,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无法适应了,每当他看见西苑那间烟雾缭绕的房间,想起那个不理国政,一心修的皇帝,一觉就会油然而生:

嵩却并不慌张,因为他十分清楚,嘉靖从不在意他贪了没有或是贪了多少,只关心他是否听话。

从此以后,内阁次辅严嵩再也看不到任何文件,因为首辅夏言拿走了他所有的权力,任何票拟、签批无权过问,短短一个月之间,他就变成了机关闲置人员。

要知,虽说太监在嘉靖朝不吃香,但毕竟人家还是皇帝边的人,久而久之,夏言在太监们中的名声越来越差。

但令人欣的是,在这几年里,他还曾过一件正确的小事。

综合来看,夏言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却也有着致命的缺——孤傲,

不久之后,中央各的官员们接到通知,为合理搭人事结构,要据平时表现行一次大规模的变动,一时间人心惶惶。

可是情况逐渐现了变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