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811-0820(2/5)

徐阶的回答是这样的:

徐阶愤怒了,他言辞训斥了几个怠工的官员,却没有想到,这些人的脾气比他还大,当场就了他几句,之后索不来了。

下属们反应十分烈,纷纷表示一定要协助领导搞好工作。徐阶非常之兴。

说得好,说得好,可是励图治的徐阶先生,你很快就会遇到一个真正的麻烦,而这个麻烦,是你无法解决的。

该判的判了,该放的放了,什么千古奇冤、罪大恶极的也都理了。这个世界第一次彻底清静了。

在这层光环的下面,隐藏着徐阶格的另一面——先隐而后发,俗语又叫秋后算账,或是君报仇,十年不晚。

徐阶握了拳,他知指望不上这些人了,但问题摆在前,一个人怎么办呢?

当年也没有什么羁押期限,说关你就关你,说多久就多久,完全就没个谱。拖个三五年,判个一两年,审完后掐指一算,当释放也算是常事。

是没错的,但主语的指向并非徐阶,而是他们自己。

烂摊丢给你,看你一个人怎么办!

于是徐阶对下属们说,从明天开始,加班加审查案件。

延平是个民风骠悍的地方,所谓民风骠悍,通俗讲就是不读书、敢闹事,靠山吃山,靠,不吃白不吃。

官匪勾结,蛇鼠一窝,没有人肯执行他的命令。这一次,徐阶真的无计可施了,文件可以自己看,案件也可以自己审,但是要他手提钢刀、剿匪,这玩笑就开得太大了。

第二天,所有官员都时报到,然而徐阶惊奇地发现,这帮人虽然坐在了办公室里,却只是一心一意地磨洋工,工不力,本没有任何作用。

徐阶打开了尘封的卷宗,开始逐件审查整理案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没有助手、没有朋友,在孤灯下艰难地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最终完成了这件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

不久之后,徐阶的名声就随着这件事情传遍了延平,喜他的人很多,恨他的人也不少。几位被他下岗分的人还找来了当地的黑社会,扬言要给他放血。

在很多记载中,这个故事常常被引用,以说明徐阶的良好的工作态度,并现了其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思想境界等等等等。

而二十年后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在这位斯文读书人的心中,始终铭刻着这样一个人生信条——有仇必报。

于是有人找到他,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已经不是京官了,在这小地方捞外快,混日就行,何必那么认真呢?

徐阶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理积案,托手下的福,延平府这几年的司法成绩十分突,案件推积如山,却总不理,监狱已经成为了延平最适合居住的地方,老犯人没理,新犯人又关来。声势日益壮大。

蛇们跌破了镜,他们想不到,这个看上去白白净净的外地人竟然如此骠悍,可他们更想不到的是,这并不是事情的终结。

于是各地未经生产安全门批准的小银窑纷纷开张,四刨坑挖,还勾结地方黑社会,称霸一方,鱼百姓。

事情是这样的,延平一带虽然穷,却还有个天然优势——产矿。这矿产的东西也比较特别——银。

徐阶终于明白了,前的这群看似亲切的下,整日笑脸相迎,呼前拥后,背地里却搞非暴力不合作,推三阻四,其实只为一个目的——把自己赶走。

徐阶并不是个天真的人,他十分清楚,官员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态度,是因为在那些被盗掘的银中,必定有属于他们的一份。

其实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明朝那些事儿4第七章徐阶的觉醒(6)

最初,在徐阶看来,这只是一件他必须解决的治安案件,但他没有想

刚刚断完冤案的徐阶意气风发,他准备再显手,彻底解决这帮为害百姓的人渣。但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虽然三令五申,反复清查,情况却丝毫没有好转。官员们依然喝茶聊天,恶霸们依然盗挖银两。

从此没有人再敢和徐阶作对,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在这个文弱书生的里,蕴藏着极为可怕的力量。

其实很多事一个人也是可以办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

在不久之后,徐阶突然下令逮捕了几个法司衙门的官员——那几位非暴力不合作行动的领导人,罪名是贪污受贿,以他们的那些烂底,这类证据实在并不难找。于是分的分,下岗的下岗。

当年那个时候,银矿的地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印钞厂,只要能挖来,就能用去,还不用担心通货膨胀问题。

“我虽官小,却有职责在,一日不敢懈怠。此地虽偏,亦可励图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